第69章(第2/4頁)

曾氏連忙抹幹凈眼淚,從屋子裏快步走了出來,“如何?那起子老不死的怎麽說?!”

“太太,”徐嬤嬤向來嚴肅的臉上滿是驚慌之色,焦急道:“他們說……”她語速極快地復述了一遍,“這可怎麽好?劉家的確是有這樣的族規的呀,您當年還感嘆過於嚴苛,給那姑娘送了一筆添妝銀子去。”

“什麽?!”聽罷的曾氏眼前一黑,險些暈過去,“他們竟敢如此待我的真姐兒?!”

“太太,如今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徐嬤嬤扶住她,“您得拿個主意啊,遲了,恐怕,恐怕……”

曾氏在屋子裏轉了一圈,稍稍冷靜些許這智慧就回來了,“先不用怕,前幾日看那陳世文是有幾分在意真姐兒的,他有幾分君子之風這時候不會貿貿然拒絕。”

“只要能拖上些時日便成,我已打發人去京城送了信,不用過上一年半載,只要開了春我就帶著真姐兒到京城去!”

“你再去那邊候著,待我想一想,想一想……”

……

劉家·議事堂屋

劉三老爺自告奮勇地去問,然後垂頭喪氣地回來了,“陳舉人說婚配乃大事一件,他需回去與父母長輩商議一番,無法貿然應允,要過些日子才能答復。”

老太太鄭重問道:“那你瞧他的神色,是願還是不願?”

“這……”劉三老爺面對著一屋子的長輩們,小聲道:“兒子,兒子沒瞧出來……”

老太太不滿地挪開視線,手上的佛珠撥得飛快。

族長見狀道:“那要不就再等幾日?陳秀才是個有大前程的,慎重些也不為過,況且他既然提了要回去問過長輩想來是願意娶妻的,如此也是佳話一件。”

老太太神色漸緩,其他幾位族老也是暗暗點頭。

正在這時,身上有些酒氣,一晚上沒說幾句話的劉二老爺突然道:“母親,兒子有件事要與您商議。”

幾位族老見狀便想要告辭,但被劉二老爺攔下了,他道:“此事與真姐兒也有些關系,諸位長輩不如一起參詳一番?”

“和真姐兒有關?”老太太問:“什麽事?”

“母親,”劉二老爺道:“今日表兄來與您請安,您事忙便打發兒子招待,表兄與我說了一件事。諸位長輩可知,咱們蒼山府去歲新來了一位知府大老爺?”

“你說的可是於大人?”一位族老道:“略有耳聞,聽說是一位同進士老爺,年輕得很,但已經為官十幾年了。”

“不錯,”另一個消息靈通的也道:“知縣大人當時還親去拜會。”

聽明白了這知府老爺來歷的老太太疑惑地問道:“這知府老爺與真姐兒有何關系?我記著她外祖父是個同進士,但這姓氏與年歲也對不上,莫不是這於大人是她外祖父的學生?”

“母親,”劉二老爺臉上帶笑,“這知府於大人,上月剛過了四十歲壽辰,膝下只有二女並無傳承家業的兒子。於家是書香門第,規定家中男子四十無子方可納妾。”

“哦……”老太太一聽便明白了,神色沒有什麽變化。

其他幾位族老喝茶的喝茶,捋須的捋須,也沒有什麽異樣。

劉二老爺繼續說道:“表兄與我說,知府大人請了一法術高明的道爺,蔔了一卦,卦象中顯示能為於家延綿子嗣的女子居北,閨名中帶‘玉’,巧了,咱們清源縣就在府城的北邊,咱們劉家這一輩的女子人人帶‘玉’。”

“表兄聽聞此事便趕了來,今晚兒子與他小酌,他便告知了我。正好,真姐兒又出了這樣的事,母親,您說這巧不巧?”

“是巧啊!”族老們紛紛點頭,有幾個還激動地打聽起於大人的生平。

老太太低垂著眉眼,問:“這事的確巧得很,不過四品知府是何等門檻,他家裏若想要納個妾怎麽竟被你表兄知道了?況且府城北邊多少人家,帶‘玉’的也不是沒有,怎麽偏偏要到咱們這來尋?”

“兒子也問過了呢,”劉二老爺有幾分得意,“這事情是在知府大人的壽宴上傳開的,這沒過幾日於家便找到了人,一個在府衙北邊街上賣豆花的姑娘,閨名‘善玉’。”

“長得美若天仙人稱‘豆花西施’,知府大人曾去他們家吃過豆花,巧得很。”

“不過這個‘善玉’姑娘是個福薄的,還沒等她去於府享福呢知府大人的正房夫人就被她沖撞得臥床不起,這納妾的事便不了了之了。”

“這個月,知府夫人病好了便想起這事,將消息透了出來,欲為知府大人擇一良家女子,延綿子嗣,至於那與她運道不合的善玉姑娘,也被知府夫人賞了副嫁妝嫁人了。”

“府城裏,知府夫人已見了幾個,都不滿意,表兄這才想到了咱們家。母親,這於家此番納的是良妾,有正兒八經聘禮的,不是那幾兩銀子就賣身的賤妾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