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2/6頁)

她的手在兩側點了點,“這其中一處便是在城門口,一對老夫妻在此賣茶和發糕,如今賣不動了便想著盤出去回鄉下,鋪面尚不及這間屋子大需十兩銀,我去瞧了他們家生意不大好,旁邊也有賣發糕的,比他家的厚實呢。”

不僅劉玉真聽得認真,慧姐兒也聽得聚精會神。

段嬤嬤的手上移,指著中段的某一處道:“這一處是在家裏二爺讀書的書塾,也就是二奶奶的娘家附近,那一帶都是殷實人家這鋪子先頭是賣米面的,外頭是鋪子裏頭有個小院。”

“但近些年風調雨順的店家掙不到幾個錢便想著賃出去,每月換些銀子度日,所以他們家不願意賣,這租銀一月要一兩。”

劉玉真示意她繼續說。

“這一處原是個酒樓,”段嬤嬤指著一處道:“近兩年入不敷出所以也想著盤出去,我去瞧了瞧,上下兩層雖說小了些但一應家夥什都是齊的,需銀三百兩。”

慧姐兒小聲地哇了一下。

“還有這一處,是個賣雜貨的鋪子,比先頭那個米鋪小一些,只得半進,掌櫃的獨子摔斷了腿要到府城尋名醫呢,他們家賣得急只需二十兩銀。”

“再有這一處……”

段嬤嬤一共說了五處,有需要三百兩銀的破舊酒樓,也有只賣十兩銀的茶攤,參差不齊沒有章法。

不過這也不能怪她,段嬤嬤管家理事調教丫鬟是一把好手,但外頭的事就要差一些了。

劉玉真想了想,問慧姐兒:“慧姐兒你覺得哪一處好?”

慧姐兒想了想,問道:“母親是要開鋪子嗎?”

“是啊,”劉玉真回答她:“母親想要開一間賣吃食的鋪子,你覺得哪一處好?”

“這處!”慧姐兒指了指書塾的位置,“二伯在此讀書,有照應,而且祖母說要儉省。”於是耳濡目染選了個最便宜的。

劉玉真啞然,“家裏還沒到這種田地。”其實這個地方的確是不錯,有個書塾,附近也都是殷實人家,但是這裏只租不賣那就不合適了,她可不想賣幾個月後被趕走或者被漲租。

所以這裏是最先排除的。

“嬤嬤、桂枝你們覺得哪處合適?”劉玉真又問了其他兩人。

段嬤嬤覺得那處二十兩的和最後那處巷子裏頭二十六兩的合適,一來不太貴,二來周圍的地段也好。

桂枝則覺得那二十兩的那個雜貨鋪好。

劉玉真仔細地想了想,道:“就買了二十兩那處和城門口那茶寮吧,”見幾人有疑問,她解釋道:“雜貨鋪那裏略改一改便是一處鋪子了,至於茶寮雖然地方小,但是才十兩銀子。”

“我買盒胭脂就要十兩銀,這茶寮買了又如何?”

確是這個理,幾人不再說話了,段嬤嬤自去取銀子不提。

……

******

“姑娘,您看誰來了?”段嬤嬤一大早出去尋中人買鋪子,響午一回來剛一進門呢就忙不叠地笑著,那聲音滿屋子都聽到了。

正在教慧姐兒寫字的劉玉真擡頭一看,竟然看見了徐嬤嬤那張略嚴肅的臉。

“嬤嬤你怎麽來了?”劉玉真吃了一驚,因為徐嬤嬤是母親身邊最為得力的,日常幫著母親管事,很少出府,所以現在見到她很是驚訝,忙問道:“可是母親出了什麽事?”

徐嬤嬤嚴肅的臉上笑出花來,恭敬地行禮,“老奴給姑奶奶,給慧姑娘請安,太太身子康健,好著呢。”

“嬤嬤快快請起,”劉玉真去扶,問道:“那可是母親有什麽事吩咐?”

徐嬤嬤:“太太吃了您孝敬的燜肉覺得好,真巧莊子上送來了幾簍蟹,太太想著您愛吃便打發我來給親家太太請安,順道給您送些來。”

劉玉真眼前一亮,“蟹?那可有配菊花酒?吃蟹配上菊花酒味兒最好!”

“忘不了!”徐嬤嬤笑道:“菊花酒也帶了兩壇子,還有您喜歡吃的雞蛋糕,太太一大早就起身做的呢,姑娘可要隨老奴去瞧瞧?”

劉玉真依言起身,吩咐段嬤嬤和菊香看好慧姐兒,然後領著徐嬤嬤來到了隔壁的茶房。茶房裏頭春杏正在煮茶,手裏頭繡著一張絲帕,見著她們進來連忙站起來請安。

“姑娘萬安,嬤嬤萬安。”

“春杏你去後罩房那庫房瞧瞧可有嬤嬤喜歡的茶,去取些來。”劉玉真將人支開,然後請徐嬤嬤坐下,問道:“嬤嬤可是有事要告訴我?”

劉玉真問得篤定,因為就幾簍子蟹並不值得徐嬤嬤開口讓她去“瞧瞧”,所以她推斷徐嬤嬤是有什麽話想要私底下和自己說,避開慧姐兒,於是便把她領到隔壁這茶房來。

“姑娘聰慧,”徐嬤嬤贊道,然後從袖子裏取了個瓷瓶遞過去,小聲道:“太太估摸著你那藥丸子快吃完了,特吩咐我給你另帶了一瓶。”

劉玉真臉色微紅著接過了,她從家裏的帶來的藥是快要吃完了,比預計用得多,正想著讓段嬤嬤去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