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劉玉珠的下人(第3/5頁)

“但經由此事我也明白了陳家當時的狀況實在是養不了這許多下人,便將他們都送了回去,宅子裏的也都讓你二嬸處置了。”

“此後慧姐兒和康哥兒都由母親照應著,身子骨也有所好轉,等我再次從書院回來的時候他們兩個就能跑能跳了,說話也一串一串的。”

陳世文欣慰地笑著,“如此可見一味的寵溺要不得,孩子們身邊也不用什麽下人,待他們讀書時添個書童便是了。”

“妾身明白了,”劉玉真是真明白了,這是窮,然後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幹脆就不管好壞一刀切了。

不過,這個可不能依著他,這種想法和做法是不適合的,想了想她正色道:“不過妾身覺著這樣並不好,這下人裏頭是有許多學問的。”

陳世文並未動怒而是一副聆聽的模樣。

劉玉真依著母親的教導和這些年來的見聞解釋道:“妾身出生後母親便安排了一個教養嬤嬤,一個奶嬤嬤,兩個母親身邊的大丫鬟,兩個二等丫鬟在身邊服侍,院子裏另有若幹粗使。”

“過了些年,母親榮養了嬤嬤們,屋子裏的事讓妾身自個兒做主,那時不過七八歲,小到早膳晚膳吃什麽,大到月錢怎麽花用、姐妹長輩過生辰怎麽送禮都要學著管起來。”

“十歲上下祖母開始領著我們外出訪客,雖是些親近人家但也很有講究,為此祖母特地給了個專門陪著出門的大丫鬟。”

劉玉真變看著他,見他還是沒有明白於是詳細解釋:“及笄的前兩年,母親放手讓我管著她的嫁妝,管著幾處宅院幾個莊子鋪子,大房上下一百多莊仆和下人們。”

她一個個的掰著手指頭數,“管著送外祖父、外祖母、舅舅舅母們、姑父姑母、表兄弟妹們、還有親近不親近的其他人家的見面禮、節禮、生辰禮、抓周、及笄、加冠、喜喪……

“這便是當家主母最要緊的,中饋。”

陳世文這回明白了,有幾分恍然,見他神情專注劉玉真繼續道:“這並不是一夕頓悟可成的,幾年甚至是十幾年,而在此期間似桂枝這樣識字穩妥的丫鬟幫了妾身許多忙。”

“而且她們的身份也與院子內外千絲萬縷,譬如妾身身邊的四個大丫鬟,桂枝的爹是劉府幾輩子的家生子,她向來是跟著出門的,機靈得很。”

說完了桂枝又說春杏,“春杏是母親給的,管著日常衣裳首飾各處賞賜,這些年從未出錯,她的爹娘兄弟如今在京城當差。管著我和母親在京城的嫁妝,雖然外祖母也有看顧但是忠心的下人必不可少。”

兩個秋字打頭的丫鬟劉玉真略過,“至於另外兩個是臨出門前老太太給的,女紅很好,如今快要冬至了,我讓她們先緊著長輩們的衣裳鞋襪。”

最後,劉玉真總結道:“如今風調雨順,買一個五六歲的小丫鬟死契約七八兩銀,不用月錢管著吃喝及四季衣裳便成,活契不過二三兩。”

“買回來教好規矩放在哥兒姐兒身邊,小孩子心思淺,主仆一起長大最忠心不過。在府裏頭的時候,這些買來的都不會馬上放到主子們身邊,他們還有更親近的‘家生子’可用。”

和聰明人說話不需要什麽都說,陳世文已經明白了劉玉真想說什麽。

他是小門小戶的想法,家中銀錢不多,孩子們之前有祖母現在有她幫著照料,日常不過是吃喝玩耍等小事,看著不受傷便罷了,實在沒有必要添什麽下人。

費錢財不說還費心思。

但劉玉真是大戶人家的想法,買個下人回來不指望他們現在就幹活,而是要培養他們作為以後小主人的左膀右臂,這樣的人的確是從小養大的好,知根知底的。

見他明白了,劉玉真最後點明:“在大戶人家的後宅之中,姑娘們身邊的丫鬟不僅僅是伺候人的,一個人哪用得上十幾個人侍候呢?她們還要幫著姑娘管家,待姑娘嫁了人,她們也要幫著姑娘鞏固地位。”

最常見的是嫁給姑爺身邊得力的以及給姑爺做妾,當然這個就不用說給他聽了,反正她是不會允許身邊的丫鬟給他做妾的,多膈應,有個大丫鬟有那意思在府裏就給嫁了。

“女兒家的教養就和她的嫁妝一樣,從一出生就開始了,除了德言容工之外,管家理事也頂頂要緊。”

“夫君如今是舉人,慧姐兒也有大姐姐留下的嫁妝,往後定會尋個好人家。女兒家的教養向來由母親做主,妾身既應下了會待他們如親兒,那慧姐兒的教養就應如我一般,母親怎麽教我,我便怎麽教她。”

這時代的大戶人家女子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學的,就是所謂的教養,教養好的女子百家求,教養不好的無人問津。所以“五不娶”裏頭就有“喪婦長女不娶”,無教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