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廚房瑣事及陳家父母(第3/3頁)

如今張氏突然說要早起做飯,可把陳老大嚇了一跳,不由得想到是不是家裏頭出了什麽事……

沒等他想明白張氏把梳子一扔急道:“哎呀當家的你怎麽這麽糊塗!剛吃完兒子的新婚酒你就忘了?!今兒是新媳婦入門的日子!先頭那大劉氏嫁過來第二天睡得跟死豬似的沒起來做早飯。”

“敬完茶全家人到飯廳一看就幾匣子幹巴巴的點心,一人就分了兩塊就著白水噎得慌!這事害我們大房被人恥笑,要不是兒子有了功名他們到現在都還笑著呢!”

張氏越說越來氣,道:“這會兒她的這個親妹妹小劉氏誰知道是個什麽性子,我得趁著其他人沒起來去悄沒聲息地把一大家子的早飯給做了,做得豐盛些好讓他們看看我們大房也是能娶到賢婦的!”

“你那個妹妹和妹夫外甥們還有兒子的兩個同窗裏可是在家裏睡下了的,要用了早飯再走,要是任她丟臉兒子後半輩子都要被人恥笑娶了個懶婆娘!”

提及先頭的兒媳婦大劉氏,陳老大也是皺緊了眉頭,頭疼得好像昨晚不是喝了一壇子而是喝了一窖子一般,揉了揉額角苦笑道:“這不至於吧,兒子不是打探過了,這個性子好,在家裏也勤快孝順,再說了你上次去劉家參加她的及笄禮回來也說瞧著是個規矩的。”

張氏冷笑:“那大劉氏沒嫁過來的時候也是人人誇孝順呢!結果怎麽著,新婚那兩天就不說了,後頭一樁樁一件件的哪家的媳婦能做得出來? ”

大劉氏……

陳老大重重地嘆了口氣,無話可說了。

張氏就著窗邊灑落的朦朧日光摸出了兩根銀簪子,珍惜地插入發髻中,繼續道:“總之我得趕緊去看看,這事也不好讓老大家的去做,可不得我這個當娘的勤快些,當家的你繼續眯一會兒,昨日鬧騰得很你也累著了,敬茶的時辰還早著呢。”

說完便急沖沖地走了出去。

陳老大迎面躺著,翻來覆去的卻也睡不著了,陳家祖上也曾顯赫過,聲字輩那會兒據說還出過一個朝廷三品大官,但那都是前朝的事了,那會兒陳家祖輩還沒逃難過來,這坡下村都還沒有呢,這真不真的也不知道。

在他的記憶裏陳家祖輩都在坡下村的地裏刨食,是本分的農戶人家,他們這一支命不好,自祖爺爺那輩分出來後便一脈單傳,直到這一輩才生了他們哥兩,幾輩子勤勤懇懇積攢下了八十畝田地。

按照爹的意思這輩子省吃儉用的定要湊夠了百畝,這將來到了地下見祖宗都是擡頭挺胸的。

為什麽是一百畝呢?因為百年前當朝□□皇帝爺爺給男丁們分的就是一人一百畝,後來分家、災荒、嫁娶看病等賣了些,如果能再買回來可不就光宗耀祖了?

誰料孫輩出了個文曲星!開始不過是爹瞧著他機靈花了二十枚雞蛋送去村裏一個老書生家裏學認字,想著識幾個字將來送到城裏學門手藝不用在土裏刨食。

誰知道這孩子過目不忘短短的兩年便將老書生肚子裏的墨水掏空了,每每讓他大贊是我陳氏的麒麟兒,繼續讀下去定能考個秀才!

可秀才又哪裏是好考的?筆墨紙硯還有束脩哪一個不要錢?這花費實在是太大,不說村裏的這個一輩子沒去過府城的老書生只看前面村頭的那個頭發發白的老童生,別說他們家就三十畝地,就是百畝都打不住啊!

可不讓他讀吧又不忍心,別人讀幾十遍都記不住的,他一遍就記住了,每天早上一邊喂雞一邊背書,外出打個豬草也能背一篇文章,朗朗的一點停頓都沒有。

村裏多少人家羨慕他們老陳家出了個神童,回回見了都要誇一誇考一考的,是個讀書的好苗子啊!

後來啊,後來遇到了一個秀才老爺,也說他是個讀書的好苗子,全家這才下定決心。就這麽著,先送去鎮上的書塾然後又遇到了大善人劉老太爺,入了他的眼帶在跟前教導著十六歲就連中三元成了秀才!

恩同再造啊,劉老太爺對陳家的恩情比山都要高。

可這大劉氏……

哎!陳老大每每想起這個都會由衷地感嘆,這老話裏頭說的低門娶媳高門嫁女,真他娘的說得太對了!這高門兒媳婦可不好處啊,輕不得重不得,老婆子多少次在屋裏抹眼淚,好不容易這大劉氏因為一場風寒去了,又來了個小劉氏!

如今就只盼著這小劉氏是個好的,能待孫子好,幫襯著兒子,旁的也就不多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