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廚房瑣事及陳家父母(第2/3頁)

劉玉真點頭應下。

桂枝也笑嘻嘻應著,走在前頭打起了簾子。

******

大慶朝有個傳統,新婚第二天早晨新娘子要為全家準備飯食,體現新娘子的賢德良淑,持家有道。

所以定親之後女孩子們都要被家裏人壓著學幾個拿手菜式以求不在這天失了顏面。不過這些都難不倒劉玉真,她自己是能做幾手好菜的,在劉府的時候偶爾也會洗手作羹湯孝敬老太太和母親,更何況她現在還有一個團隊。

陳家的廚房裏昨日剛經歷過一場大宴,此時便顯得有些淩亂,她們兩個到的時候春杏忙著夾起蒸好的包子,而顧廚娘正在剁剁剁切菜,郭婆子在灶台前看火,兩個小丫鬟在洗菜。

大鐵鍋旁邊的兩個大瓦罐上冒著熱騰騰的白氣,米香四溢。

桂枝挽起袖子過去給春杏幫忙,顧廚娘見兩人過來,連忙用圍裙擦了擦手,討好地笑道:“請姑娘安,老奴準備了您愛吃的蛋餅,若還有別的想吃的您盡管吩咐。”

劉玉真今天要與陳家人正式見面,所以早上起來之後就一直在暗暗緊張,心跳得有些快沒什麽胃口,看著灶台上那一大盆橙黃的蛋液就更不想吃了,淡淡道:“你照著拿手的準備吧,莫要太鋪張了。”

“是是是,老奴明白。”顧廚娘連聲應下。

不一會兒瓦罐蓋子咚咚響了起來,顧廚娘忙去掀開了,劉玉真湊近瞧了瞧,滿滿的兩鍋稠粥,都熬出米油來了,不由驚訝道:“粥也煮了這麽多?”

“回姑娘的話,鄉下人吃得多呢。”顧廚娘解釋道:“錢家的說往常大奶奶要煮兩罐稠粥家裏人才吃得飽,今日雖多備了一些包子和蛋餅但人也更多了,姑太太和幾位舅爺一家子都在家裏住下,還有姑爺的兩位同窗,得準備三席呢。再有家裏下人們的吃食也是這廚房準備的,老奴便想著多煮些。”

劉玉真明白地點點頭,問道:“這米是家裏自種的?倒是香得很。”

顧廚娘一聽就笑了,道:“老奴也是這般覺得呢,不但聞著比府裏的要香,比京城的都香呢,許是因為這坡下村山水好吧,不但出了咱們姑爺這樣的才俊,就連種出來的大米也比旁的香甜呢。”

劉玉真也笑了,“你倒是嘴甜。”

顧廚娘叫屈,“哎呦姑娘,這都是真心話啊,桂枝和春杏你們評評,是不是這個理?”

春杏掩嘴輕笑不說話,桂枝這會兒已經收拾完了,聞言笑罵道:“你這老貨就會耍嘴皮子,還不快快去把火燒旺些把那蛋餅子做了,姑娘待會兒還要回去換敬茶的大衣裳呢,可耽誤不得。”

“是是是,姑娘您站遠些,很快就好。”顧廚娘讓郭婆子把柴火撥旺了些,鍋子燒熱後舀上一勺香油淋下去,倒入調好的蛋糊,香氣四溢,再撥弄兩下一張餅子便出來了。顧廚娘夾著放置在盤裏,不一會兒便做好了一摞。

劉玉真四下看完了,見沒什麽需要自己幫手的,想了想取過一個大碗,敲下幾顆雞蛋打勻,加溫水過篩分成四碗,示意桂枝拿去蒸。

桂枝擦幹凈手,笑道:“姑娘,這是給幾個孩子的吧,您做的雞蛋羹最是鮮嫩,家裏遠哥兒愛吃得很呢。”

“小孩兒要多吃些有營養的。”劉玉真笑著回道。

晚秋時節果蔬繁多,又適逢昨日擺酒,廚房裏剩菜剩肉都分送親朋村鄰了,但因家裏還有客在,肉和雞鴨倒是有剩,摸了鹽用籃子吊在房梁上。

顧廚娘先頭取了一塊剁碎拌了包子餡,如今還剩下一些劉玉真也讓切了拌了點粉放入一瓦罐粥裏煮著,撒上蔥花撲鼻的香。

半個時辰不到,桌子上便擺滿了盤子大碗,清蒸的白灼的,涼拌的快炒的,通通都安排上,八個菜色各分了三份,樣樣不重。

************

清晨,太陽剛出了個頭,陳家大房太太張氏就悉悉索索地抹黑爬起了。她昨晚翻來覆去一宿沒睡,如今天剛亮便琢磨著時辰起來了,下床的時候黑燈瞎火的撞到了床沿的凳子上,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暗暗咒罵了兩聲。

“你這麽早折騰些什麽呢?”她這動靜讓陳家長子陳禮忠也跟著醒了,半撐起了身子嘟噥道。

張氏揉了兩把膝蓋,摸索著把衣服穿上,扶著桌沿坐下,回答道:“天還早著呢,當家的你再睡會,我去把早飯給做了。”

“早飯?”陳老大詫異道,“早飯不是老大家的和侄媳婦做嗎?”

陳家是個農戶人家,以前買不起下人,家務活都是各房媳婦們輪流做的,後來大兒媳婦和侄媳婦進門後早起做飯就交給她們倆了,做了婆婆的張氏好些年沒早起了。

這個習慣在三兒子買回下人來之後都沒有變,張氏不放心讓他們管廚房怕他們偷吃,所以買來的一家下人當家的錢樹被派去侍弄家禽田地,他婆娘錢家的就做些漿洗灑掃和砍柴打草等粗重活計,做飯還是兒媳婦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