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折:《空明禪》(第3/3頁)

“啊,這無字書裏雖無一言,但卻充滿了欲望與執念……玄奘禪師,我只是一個見識淺薄的西市商人,可解不開這深奧莫測的無字之禪。”

玄奘凝視著無字書,思索了一番,似乎也不得其解。

處寂恭敬地道:“阿彌陀佛!玄奘禪師可以慢慢參悟,若得其意,請點化貧僧。貧僧先告辭了。”

玄奘微微頷首。

處寂告辭之後,玄奘便手捧無字書,陷入了空明禪之中。

白姬見狀,也告辭了。

白姬、元曜走出大雁塔,外面陽光明媚,草木蔥蘢,一派萬物繁生的蓬勃生機。

一名引路僧人帶白姬、元曜出去,白姬說好不容易來一趟,時間也還早,想去大雄寶殿為佛祖供奉一炷香。引路僧人便帶白姬、元曜穿過僧舍,去往大雄寶殿。

白姬、元曜上完了香,供奉了香油錢,白姬聞到了東側五觀堂(6)裏飄來的齋飯香味,又說肚子饑餓,想討一碗齋飯吃。

出家人普度眾生,與人方便,引路僧只好又帶白姬、元曜去五觀堂吃齋飯。

注釋:(1)沙門:佛教術語。又作“婆門”“桑門”,意為勤息、息心、凈志,是對非婆羅門教的宗教教派和思想流派的總稱。

(2)《大雲經》:全名《大雲經神皇授記義疏》。

(3)貝葉經:古印度人采集貝多羅樹的葉子,用來書寫佛教經文。相傳,玄奘從天竺取回來的經書,都是貝葉經。如今,現存的貝葉經是國家一級文物,具有極高的價值,號稱“佛教熊貓”。

(4)處寂:唐代高僧,俗姓唐,四川浮城人。他師從禪宗五祖弘忍禪師門下,精勤修禪,佛法精深。武則天稱帝前,欲封處寂為國師,但被處寂婉拒。武則天賜處寂袈裟,任其歸蜀。

(5)達摩:南北朝高僧,天竺人,為中國禪宗的始祖。他一生都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佛法,著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悟性論》《安心法門》等,翻譯了《楞伽經》等。他圓寂於熊耳山的空相寺,終年一百五十歲。

(6)五觀堂:齋堂,寺院裏供僧侶吃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