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折:《空明禪》(第2/3頁)

原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玄奘禪師。

元曜趕緊也行了一個佛禮。

玄奘擡眉一看,道:“哦,是你呀。”

玄奘轉目看見元曜,又道:“哦,是他啊。”

白姬走上前去,盤腿結跏趺坐坐在玄奘對面。

元曜想了想,還是垂手站立在一邊。

白姬笑道:“聽聞玄奘禪師來到長安,祀人特意前來拜訪,想請禪師為我解惑。”

玄奘並未停筆,道:“你乃天龍,活了萬年,山河變幻,鬥轉星移盡在你眼中,還有何惑?”

白姬笑道:“一年可見春去秋來,十年可見物是人非,百年可見生老病死,千年可見王朝興亡,萬年可見滄海桑田。對於時間,我沒有困惑,我的困惑來自於佛經與禪理。”

玄奘道:“阿彌陀佛!你心中無佛,讀多少佛經也解不了你的困惑。”

白姬笑道:“我心中無佛,可眼中有禪,還請玄奘禪師給我解疑。”

玄奘道:“請說。”

白姬道:“敢問玄奘禪師,您怎麽看待《大雲經》呢?這是真經還是假經?”

元曜一愣,不明白白姬為什麽要問玄奘這個問題。雖然,坊間傳言,《大雲經》乃是十沙門為了獻媚討好武後而作假,但提出《大雲經》存疑的大臣都被來俊臣抓進閻羅殿了。武後默許來俊臣以酷刑封口,大家也都閉口不言了。

白姬為什麽要特意來大慈恩寺問玄奘這個問題呢?《大雲經》是真經,還是假經,跟她又沒有半分關系。

玄奘頭也不擡地道:“一切諸法,為因緣生。一切真經,為眾生故。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萬法皆空,何來真假?”

白姬有點迷惑。

元曜也聽得懵懵懂懂,忍不住問道:“敢問玄奘禪師所言何意?”

玄奘擡頭望了元曜一眼,道:“阿彌陀佛!我佛最初並無文字記載,所有佛意都是由弟子口口相傳,記誦綿延。佛寂之後,經過數百上千年,佛言佛跡才形成文本,再從天竺經過西域,傳入中土,翻譯成漢文。若以真假定論,那貧僧這大雁塔內的貝葉經六百余卷,全是妄言。”

元曜還是懵懂,白姬卻似已明了。

白姬雙手合十,笑道:“多謝禪師解疑。”

白姬又跟玄奘言談起了佛經義理,這時候玄奘才放下毛筆,跟白姬談論辯釋起來。元曜也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麽,滿耳皆是“無相”“無念”“萬法皆緣”“靈智靈台”。

白姬、玄奘談得眉飛色舞,天花亂墜,元曜聽得昏昏欲睡,站在一邊雞啄米似的打瞌睡。

元曜正打著瞌睡,突然有一個僧人在大雁塔外面大聲道:“玄奘禪師,處寂(4)師父求見。”

玄奘回道:“阿彌陀佛!請他進來。”

不一會兒,一個緇衣僧人走了進來。

緇衣僧人不過弱冠之年,長得面如冠玉,眉清目秀。他的身姿清瘦挺拔,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步履輕緩,仿如芝蘭玉樹。

“阿彌陀佛!貧僧見過玄奘禪師。”

處寂向玄奘行了一個佛禮。

玄奘回了一個佛禮。

處寂又向白姬、元曜行了一禮,才在玄奘對面跪坐下來。

“貧僧一直在北地遊歷,傳經布道。接到武後參加百僧宴的詔令之後,貧僧從幽州出發,日夜兼程,馬不停蹄,昨日才趕到長安。貧僧路過熊耳山時,遇見了一件怪事。貧僧一路思索,百思不得其解。玄奘禪師遊歷西域,見多識廣,貧僧特意來請禪師解疑。”

玄奘道:“請說。”

處寂雙手合十,道:“貧僧趕來長安的路上,途徑熊耳山,便在空相寺掛單落腳。晚上,貧僧禮佛之後,便安歇了。在夢裏,達摩(5)祖師持一燈來見,與貧僧辯論無相之佛,空寂之法。辯完之後,達摩祖師呈哀泣之狀,贈予貧僧一本書。達摩祖師口言‘空明禪’,繼而消失不見。貧僧醒來之後,禪房寂靜,一燈如豆,正自迷茫之時,卻發現手中拿著一本無字之書。這場夢境如真似幻,讓人困惑,這本無字的‘空明禪’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處寂說著,從衣袖之中拿出一本書冊,恭敬地放在梨花木案上。

玄奘拿起書冊,翻了翻。

那是一本泛黃的書冊,書封上沒有字,裏面也空無一字。

玄奘將無字書遞給白姬,道:“阿彌陀佛!龍施主怎麽解這空明禪?”

白姬接過無字書,她的手顫抖了一下,眼中幽光瀲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