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赫哲魚宴(第3/4頁)

這家飯館的小廚師做法地道,果然名不虛傳。

嘗了一口,魚皮焦香,魚肉簡直不要太鮮,老頭覺得能跟他小時候吃過的殺生魚相媲美,半輩子都沒吃過這麽美味的魚生,今天真是來對了,示意大家都吃。

魚毛甜中帶鮮,烤塔拉哈蘸醬汁,鮮上加鮮,配他們自帶的稠李子酒,簡直美呆了。

一家都是大胃王,甄珍來上幹煎鯿花的時候,三盤菜已經秒光。見甄珍特意把幹煎鯿花的魚頭對準老兩口,家裏人都笑了,“我們赫哲人家宴客少不了一道整魚,確實要把魚頭對準客人,表示歡迎和敬意。小老板,你不會也是赫哲族人吧?我們家原本姓巴亞吉爾,你們家是不是也是後改的姓?”

甄珍搖頭,“我是滿族。”

“滿赫同根,都是魚養大的,你做魚這麽好,那就一點不奇怪了。”戴眼鏡的中年人應該是這家的二兒子,誇贊甄珍。

寶庫從門口探出圓腦袋,被老太太看見,對小孩招招手,“漂亮小孩上奶奶這來坐,奶奶年輕打仗的時候,還跟像你這樣長相的外國小夥子合作過呢。”

怪不得一家人定居省城,巴亞吉爾家的兩位長輩早年參加抗聯,抗戰勝利之後,被派往省城工作,從此定居下來,再也沒回烏蘇裏江老家。

寶庫坐在老奶奶懷裏,好奇地看他們吃飯喝酒,小孩看啥都稀奇,桌上的這家人吃完了一面魚不說翻過來,而是說劃過來,老爺爺說,常年在水上生活的民族,最忌諱翻船。

學這家人,寶庫讓姐姐給找了個碗,倒了汽水,要跟人家一樣大碗喝酒,喝之前也學桌上人,小手蘸了汽水,朝天上點三點。

把抱著他的老奶奶逗壞了,低頭對小孩說:“確實應該點三點,西伯利亞、大小興安嶺還有蒙古高原的各民族大都信仰薩滿教,崇尚萬物有靈,點三點就是敬神的意思。”

寶庫似懂非懂,不妨礙他歡快地點頭。夾了一塊炸大馬哈魚給老奶奶,“奶奶,吃魚。”

“好孩子。”

一桌魚宴十道菜,大馬哈魚是冷水魚,甄珍店裏有常備的,除了炸魚快,還汆了丸子,大馬哈魚的魚籽和鱘魚子是喝酒之人最喜歡的菜肴,家燒嘎牙子魚,鱘魚骨,刨魚花,還做了道女士喜歡的酸甜口的鍋包魚。

吃興濃,老爺子和老太太帶頭唱起了《烏蘇裏船歌》,“啊朗赫呢哪,啊朗赫呢哪,啊朗赫赫呢哪,赫雷赫赫呢哪……”

寶庫小嘴張了張想跟著學,郁郁地放棄,這是他學過最難的歌。

一頓飯,巴亞吉爾一家吃得極其盡興,對甄珍的廚藝贊不絕口。

臨走之前,老爺子和藹地對甄珍和寶庫說:“孩子們,雖然我們幾個民族的生活習慣、文化都慢慢被同化掉了,但永遠別忘了我們的來處和我們本民族的祖先,差異才是美,千篇一律就沒意思了,記住咱們是不一樣的。”

寶庫大聲附和,“沒意思,不一樣!”

一家人笑著離開。

雖然還是沒下雪,但終於等來了寒流,零下二十幾度的低溫持續了十天,老邱給甄珍打電話,告訴她周末外出拍冬捕。

孩子小,得家長帶著,平時家長上班沒時間,所以老邱找了周末兩天開拍。

寶庫的大事業,甄珍必須全力支持,周末歇業,陪寶庫去鴨綠江下遊的豐湖拍冬捕。本來小陳也要去,但是費勁從大西北抓捕回來的犯罪嫌疑人,什麽也不交代,忙著跟他周旋,實在沒時間。

省城到哪都方便,開到豐湖也就三個半小時,車上一共十來個小朋友,挺難為老邱的,這些小朋友裏除了幾個漢族小孩,其他都是他找來的少數民族的小朋友,連服裝都是按照孩子的尺寸定做的。

寶庫已經提前換上了,上身是白色,領口有刺繡的褂子,下身是豆沙色的肥褲子,腰上系著同色腰帶,頭上還綁了個布條狀頭飾,這一套穿在身上,看起來憨憨的。

臭美的不行,問姐姐,“我帥不帥?”

“帥呆了。”

一路說說笑笑到了地方,車停在山坡高處,一下車大家都被眼前所見驚艷,大湖一眼望不到邊,結冰的湖水在正午陽光照耀下,反射出冰藍色的光,美輪美奐,只有大自然才能雕琢出這樣的美景。

豐湖名字起得好,水產豐富,當地每年都會安排冬捕,大部隊到來之前已經有小分隊拍攝完鑿冰洞的過程,當地采用的是古法捕魚,打“咕咚網”,下“鈴鐺網”。

小朋友沒有台詞,是宣傳片裏的見證者,鏡頭只要捕獲他們的表情即可。

根本不用擺表情,聽有人從上遊的冰凍拉扯咕咚耙吸引魚群,那巨大的聲波,聽在孩子耳中有如低沉的戰鼓,開啟一場漁獵大戲。

馬拉魚網,上萬斤胖魚被漁網捕獲,陽光下閃出耀眼的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