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赫哲魚宴(第2/4頁)

小苗跟她爺爺一樣,有白案天賦,面條的制作愈發爐火純青。

而在大漁本店,甄珍正式推出了烤魚菜肴,家裏的轉爐派上用場,整魚擺合頁狀,夾上鐵夾子,放在轉爐裏烤到表面金黃,添湯底,將烤魚放在鐵鍋裏咕嘟,喜歡配菜的可以加些豆腐、寬粉之類的一起煮。

烤制食物的炙烤香味可能從人類祖先第一次撿起烤熟的食物放入嘴中那刻起,就深深地烙印在人類的基因裏。烤魚受歡迎的程度,讓甄珍加急跟老師傅又定做了二十個底部可以放炭火的平底鐵鍋。

人多忙不過來,不光給小燕姐請了一個刷碗、理菜的幫工,甄珍這邊也找了以前幫忙做快餐的一位大姐的妹妹幫忙打下手。家裏地方小,小燕姐高麗參店倉庫間還在,安上燒熱水的裝置,讓幫工大姐在裏面洗菜、洗碗。

解放出來的甄珍,有時間研究以前沒嘗試過的菜肴。精進廚藝不能懈怠。

下午接到一個訂餐電話,顧客的要求很特別,想點一桌赫哲族的魚宴。大漁雖說主做魚,但很少有人點魚宴,甄珍欣然應下。

最近因為寶庫要拍宣傳片,東北少數民族的食物她沒少研究。家裏最多的就是美食書籍,從書中了解過赫哲族的烹魚方式。美食制作一通百通,對甄珍來說並不麻煩。

統籌兼顧,先從最耗時的炒魚毛做起。魚毛還有個別名,魚松。是赫哲人家宴請客人的一道必備菜肴。

做法簡單,可以用鯉魚來做,鍋中加水放入山椒、花椒、把蒿,蔥姜香料,水開煮魚,魚熟搗碎,然後就是炒制,至少要翻炒一兩個小時,加白糖和鹽,將鯉魚肉中的水分炒幹,炒得魚肉蓬松入味,顏色金黃這道菜才算做好。

甄珍邊炒邊想,之所以有“魚不入海不能稱之為魚,不嘗炒魚毛就不算到過赫哲家”的說法,是不是因為這道菜太過費時,最能體現赫哲族人的熱情好客?

功夫沒白費,炒好了給從幼兒園回來的寶庫還有家裏蹲的咕嘟盛了一小碗,伴著白粥,兩個小家夥喝起魚毛粥跟小豬吃食一樣,呼哧呼哧連喝兩碗。

魚毛做好,剩下的相對好辦。赫哲族人喜食生魚,概因當地的水質好,江魚可以直接拿來生吃。甄珍其實夏天想在店裏推出魚生,想到養殖魚的品質,遂又放棄。

鯉魚都是咕嘟變出來的,肉質比江鯉魚要高出一個層次,用來做這道菜再合適不過。

殺生魚用赫哲族人的叫法,名為塔拉哈。

“塔拉哈?”吃飽了魚毛拌飯來到後廚看姐姐做飯的寶庫,小手杵著臉蛋,挑起小眉頭,一臉不解,“塔拉哈不是羊拐子嗎?”

甄珍邊切魚絲邊笑著解釋,“羊拐子叫嘎拉哈,是滿語。塔拉哈是赫哲族語言,是生魚的意思。”滿赫同源,語言有相似性。

這兩天被姐姐著重普及了一些東北少數民族知識,寶庫已經認識了鄂倫春人的馴鹿,同時還知道赫哲族人喜歡用大魚皮來做衣服。

皺皺小眉毛,老氣橫秋道:“語言就是復雜。”

甄珍笑出聲,如果這話你不用苞米茬子味說出來,興許更有說服力。

切好的鯉魚肉絲倒米醋蓋過魚肉,腌制到魚肉泛白,就可以用調料涼拌。對了還有魚皮,甄珍最欣賞赫哲族人制作魚肉食物時對魚皮的重視。

像這道塔拉哈,如果野外生活的赫哲族人來制作,魚不去鱗,切完魚肉把魚皮直接扔到火上烤,烤到魚鱗爆裂,把魚皮處理幹凈,切絲跟與魚肉絲一起拌,柔脆有度,魚皮從口感上為這道菜增添了別樣的風味。

有了塔拉哈,就必須有烤塔拉哈這道菜,鯉魚依然不去鱗,剖掉內臟後,扔到有余熱的炭火裏烤,烤得半生不熟拿出來,切厚片蘸醬汁吃。

鯉魚外部熟透,內裏還沒有斷生,一塊魚肉的口感說不上冰火兩重天,既有熟肉的香,又有生魚的滑,絕對獨特就是。

四口鍋一起開動,寶庫大眼睛一眨不眨看姐姐練雜技。看了那麽多遍,還是看不夠。

客人提前半個小時到來,甄珍一見他們的面貌就知道是一家人,兩位老人看起來快有八十了,家裏四世同堂,一共來了十四個人。

全家人笑起來都一樣,身材高高大大,說話嗓門也很大,訂餐的應該是這家的大兒子,“我們全家除了兒媳婦和孫媳婦都是赫哲族的,我聽別人說你家的魚做得特別地道,我父母年紀大了回不去老家,想在你這吃魚,找找烏蘇裏江的影子。”

原來如此,“那請你們吃吃看,吃完再評價。”甄珍笑著帶他們進包間。

先上宴客傳統三道菜,炒魚毛、殺生魚,烤塔拉哈,神情嚴肅的老爺子一看殺生魚的做法就暗暗點頭。赫哲族人少,赫漢融合之後,口味也漢化,拌生魚的時候還放什麽黃瓜絲、土豆絲之類的玩意,喧賓奪主,失了魚肉的本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