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蔥燒海參(第2/4頁)

海參作為八珍之一,是高档宴席的首選,用來招待外商確實夠格。甄珍沒急著入菜,問了台辦工作人員,考察團成員的祖籍哪裏居多。這個台辦真有統計,考察團是點對點投資,這次主要在東北三省和魯省考察,成員籍貫魯省的居多。

那就做魯菜,她的看家菜。

賓館已經提前把海參泡發好,是本地著名的遼參,北緯三十九度的遼參,肉質肥厚,蛋白含量冠絕所有海域。

想起小陳送的章丘大蔥,甄珍決定用蔥燒海參參加考核。

對本地廚師來說,遼參大家不陌生,全都亮出十八般武藝來料理自己的拿手菜肴。

烹飪海參極其考驗廚師的功底,用大美食家袁枚的話說,“海參無味之物,沙多氣腥,極難討好。”

他同樣還給了句與此相關的至理名言,“有味者使之出,無味者使之入”。

所以,針對無味者,甄珍要用濃湯濃味攻克,做法精妙,時間也要控制得精準。

海參先清水煮制五分鐘撈出,再入雞湯煮制軟爛,切一字條備用,大蔥蔥白切段,用豬油來糊蔥油,七分鐘後待蔥白焦香,撈出蔥白,重新調味,加入雞湯、紹酒、糖色、醬油等調味料勾濃汁,入切好的海參和蔥白微火慢煨三分鐘,旺火勾芡,淋上糊好的蔥油,即大功告成。

甄珍跟濃眉大眼的遼菜大廚率先完成自己手裏的菜,其他廚師還沒收火。

遼菜大廚姓鄒,他這道菜的做法跟甄珍異曲同工,同樣海參改一字刀,用的是本幫菜濃油赤醬的做法,使海參入味,最妙的一點是,他用蝦子給海參提鮮。

先做好的,先點評,評委們都沒露面,在另一間屋子點評,先嘗鄒大廚的蝦子煨參,海參柔軟香滑,河蝦鮮美,為海參增添了細腴的河鮮之味,上乘的好手藝。

再嘗甄珍這道蔥燒海參,一入口香濃的蔥油之味溢滿口腔,料理得宜,甚至比蝦子煨參還要入味,濃濃的膠質帶來鮮嫩彈牙的口感,海參有蔥香,輔料蔥白浸潤了參之清鮮,好吃得不得了。

“上回吃到這麽好吃的蔥燒海參還是在魯菜大師的家中吃的,蔥燒海參看似簡單,想要做到色香味濃很難,反正我是做不到,真是後生可畏啊。”開口點評的是省賓館的主廚,有著四十年廚齡的王廣川大廚。

待其他的廚師將自己的菜品呈上,評委點評過後,除了甄珍和鄒大廚,還有兩位廚師的煨參勝出。

家門口的考核,大家都沒什麽爭強好勝之心,評委評完了,王廣川大廚也出來跟後輩交流廚藝經驗。

大家輪流品嘗各自的菜肴,不管是小米煨遼參,還是高湯一品燴遼參,在場的一致認為甄珍和鄒大廚的海參味道最好。

“甄珍老妹兒,大哥不要臉一回,能不能給我們大家夥介紹下你做海參的經驗?”鄒大廚廚藝高,還不恥下問。

甄珍笑著道,“您這道蝦子煨參也給海參改了一字刀,其實不用問我,你也摸透了做海參的精髓。精髓就是,海參最好不要整只煨煮,片後烹制才最容易入味。”

鄒大廚點頭,“老妹兒你說對了,不管你用多高級的湯來搭配這只海參,它都油鹽不進,我改了做法,也覺得片後再做效果好。”

王廣川面露笑容,“廚藝最考驗人的地方是對食材的理解,女廚師在這一點上反而更加細膩,咱們都跟甄珍多學著點。”

“我建議以後我們定期聚一下,多交流,對廚藝提要太重要了。”滿堂紅菜館的大廚提議。

“我看行。”大家紛紛附和。

甄珍通過一次考核成功跟省城的大廚們接上頭,這是後話。當前的主要任務是把招待宴的任務做好。

宴會還有十天時間準備,幾位廚師都是忙人,大家相約下午抽出兩個小時先定菜譜,再分配哪道菜由誰主廚。

首先定下來的是,宴席以魯菜為主。

魯菜最為特色的就是大蔥,采納甄珍的意見,省賓館現從章丘調了一批大蔥過來。

菜單隨後也敲定了,冷盤以時蔬和涼拌渤海、黃海海鮮為主;湯品為奶湯白肺;熱菜是重頭戲,章丘大蔥燒海參,紅煨兩頭鮮鮑,宮廷菜遊龍戲鳳和菊花鍋子,清酒蒸鮟鱇魚肝等等;主食樸實,茄子熗鍋面、脂渣蘿蔔粉絲餃子;甜點兩道,拔絲蓮子、小吊梨湯。

緊鑼密鼓采購食材,試做菜品,準備就緒,考察團的歡迎晚宴很快到來。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考察團的成員最大的六十九歲,遼省人,一道海錢肉夾窩窩頭,讓他淚灑歡迎宴,這是母親曾經的拿手菜,小小的海錢肉是母親拿針一個個摳出來,填在窩窩頭的小窩裏,有玉米的甜香和海錢的鹹香,再好吃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