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第2/4頁)

曦公的規矩跟別人不一樣,對於那些能夠查明身份的,他會讓人挖坑埋上,還立一塊石頭,刻上名字,說是方便以後家屬找人。上了戰場,生死由命,很可能人死在了戰場上,掛記他的人不知道,一直等一直找。

為了防止瘟疫,那些沒名沒姓的,便是……燒了。

他們每個人的脖子上都掛著塊鋼牌,褲子上縫著自己的軍籍名字,如果哪天他們戰死,會在他們戰死的地方就近掩埋,給他們立碑,會把他們戰死在哪裏登記在軍籍中,方便家人來尋。

花丘一戰過後,羽青鸞終於清靜了,再沒有別人來找她索要天子印璽。

……

越王震怒,下令攻打朝城,卻遭遇到朝城險關所阻。

他在南疆受挫,要是連小小的一座朝城都打不下來,又怎麽能夠震懾天下坐穩天子大位,於是派人火燒臥牛山,決定等燒完山,再翻過臥牛山攻向朝城。

……

當初裴曦和羽青鸞去封地,鎮國夫人和老鎮武侯裴昶遷去時,鎮武侯府商議過後,裴貞做主,他留下來鎮守朝城。

這是鎮武侯家的封地,傳到裴貞這裏已經是第三代,裴貞不願意讓祖父、父親經營好的封地白白丟在自己手裏。他是嫡長子,身為侯爵,便要承擔起守護封地的責任。

朝城在封給鎮武侯裴略前,經常遭到奴隸販子的擄掠,遭到野人襲擊,只有十萬人左右。陸敏和裴略接手朝城,清理了奴隸販子和野人,肅清朝城,苦心經營二十多多年,傳給裴昶時,已經有二十多萬人。

到裴貞接手時,朝城地裏產糧豐盛,有了自己的手工業作坊、商隊,草原開辟出更為廣袤的牧場,已經成為一等一的上等封地。天子念舊,從來沒給朝城加過歲貢,使得朝城得到很好的發展,有了三十多萬人。

這些世世代代生活在朝城的人,面對奴隸販子的擄掠和野人襲擊都沒有離開過,如今過上了富庶的生活,又有天險為屏障,都不願意遷去南疆。對他們來說,南疆雖好,但故土難離。

裴貞料到攻入京城的公侯們會打朝城好跟他小叔、小嬸談條件,可哪怕是他撤了,將來那些人擄了朝城的人當威脅,裴家經營朝城這麽多年,是理會還是不理會?都會兩難。有他在,總是能有人留下來支應。

他跟著小叔和小嬸,前程必不會差,但……男子漢大丈夫得有自己的擔當和作為。

裴貞在到朝城的必經之路上設下險關,便是朝廷派十萬大軍來襲,他都有把握能夠完全擋住。

即使朝城失守,還可以撤往他遷到草原深處,那裏離朝城一百多裏,有牧場,有湖泊,雖然還種不了糧食莊稼,但有儲糧。雖然野獸眾多,但他小叔造出來的拒馬柵欄很是好用,能夠擋住很多野獸。混有雄黃的驅蟲藥草也能起到很大的驅趕蛇蟲的效果。

……

然而,裴貞萬萬沒想到,越王居然會放火燒山。

燃燒的火箭如同箭雨般從山下射到空中,落在了臥牛山上,這是秋末時節,正是一年裏最幹燥易燃的時候,燃火的箭落在草叢中、樹幹上,引燃了幹草,不多時,山林裏到處都燃起了大火,臥牛山很快就燒了起來,那火龍連成片,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燒得天空都變了顏色。

還沒有南遷過冬的鳥群飛到空中,野獸發出陣陣吼聲,無獸的獸群奔逃,很多野獸荒不擇路摔下了山崖深澗,鎮守險關的人們也遭到了逃難野獸的沖擊,不少人被撞落到山崖下去,或遭到踩踏。

裴貞見山火燒開,連為山上駐軍囤積的糧草都顧不上,帶著人逃命般往山下撤離。

到處都在火著,所有人被熏得灰頭土臉,甚至有人逃不及被燃燒的樹枝砸中,或被燒過來的大火卷進去,命隕火海。

從險關到離開臥牛山,有一天的路程。

裴貞馬快,逃出來了,但很多守軍留在了山裏,一些躲入溪流澗或山洞裏活下來,更多的則是永海地留在了大火中墜入了烈火煉獄。

從山火中死裏逃生的眾人,望著把天都燒得通紅的臥牛山,心頭的憤怒眼裏的仇恨,比大火還燒得旺盛。

他們進山狩獵都要小心翼翼地圍起火塘,避免引發山火。

引發山火,燒死眾多生靈,不僅會引得山神震怒驅趕猛獸下山襲擊莊園鎮池,會更招來火神懲罰,不管是放火的人還是被山火燒死的,都會墜入烈火煉獄受無盡烈火的焚燒,不得超生。

越王的那把火,不止是燒臥牛山,更是他寧願死後永墜烈火煉獄也要打下朝城的心。

一旦朝城失守,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又會有多少人會被販賣成奴生不如死。

……

裴貞調頭趕回朝城,沿途見到路旁匯聚了不少朝城的人,從士族豪商到底層的良民們,他們跪在路邊,對著臥牛山方向不斷的磕頭請求火神饒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