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人流如織(第2/3頁)

他只能選晉帝,然而便是晉帝支持他又如何,如今的大權在王敦之手,自己立下再大的功勞,也是惹下更多的忌憚而已。

“肖校尉之意,吾已盡知,”陶侃沉默了一下,還是禮貌道,“但事關重大,難以定許,諸事凡多,吾須先回城中,來日再做計較。”

肖妃當然起身送他。

在出門時,陶侃讓肖曉曉留步。

但後者卻在送別之後,又加了一句話。

“將軍啊……”肖曉曉嘆息的尾音幽長如歌,“王敦在上一日,你便無出頭之機,然您還長他七歲,光陰似箭,還是要好生思量啊~”

這話更是戳進了要害,陶侃已經五十四了,還是常年戰場的武將,王敦四十七,若是一直都要被王敦壓制,陶侃並不覺得自己能活過王敦。

但陶侃終是人傑,面色雖然黑了黑,還是禮貌地謝謝提醒,然後便非快地走了。

他再心再留下自己的涵養會不夠用。

肖妃則掏出了一把開口松子,滿意地嗑起來。

徐策走到她身邊,忍不住問道:“你如此招搖,我們的所在瞞不住朝廷。”

陶侃就算了,是個能保守秘密的,但那個杜曾什麽的可不是,想來的沒有多久,肖曉在荊州的消息就會人盡皆知了。

“那又如何,我倒是看著,誰敢打過來。”肖妃胸有成竹道,“放心吧,我們有女神當後盾,如今秀兒又平定了兗州,不動就已經很嚇人了,來找我們的,客人肯定比敵人多。”

北方如今已坐擁華北平原,那是天下最精華膏腴之地,加上商貿發達、水利興盛,又兼兵強馬壯,已經到打個噴嚏天下都會感冒的程度了,東晉為什麽拼命想要平定南方各州,就是想要在北方南下之前,把各地擰成一心,積蓄足夠的力量抵抗女神的大軍南下。

女神不招惹別人,大家就已經燒高香慶祝了,肖曉曉要是有一點閃失,大軍一但南下荊州,說得不好聽點,這裏的所有勢力都能在三月內洗得幹幹凈凈,不留下一縫隙。

沒看肝娘在廣州那麽舞,東晉都和死人一樣,全當無事發生麽?

再說了,她要真有什麽事,後宮那一片草原們,可不一定克制的住。

……

如肖妃所料,接下來的日子裏,東晉下令將陶侃免去荊州刺史、龍襄將軍、寧遠將軍、南蠻校尉等職位,兩個月的時間,他就成為荊州在任最短的刺史,被東晉高門士家引為笑談,連帶孫兒孫女家正在訂的親事都有不少受其擱置。

而王敦也及時來信勸慰,說陛下已經同意,讓你以布衣領職雲雲。

陶侃看著了這封信,再看到那明鏡中自己灰色白的發髻,在書房中枯坐了一夜。

而肖曉曉則是浪了起來。

縱然她現在人少錢少,可她的名頭之大,已經是天下最大的那撥人,遠超陶侃杜曾之流,荊州大小家族聞風而動,紛紛主動前來投奔——北方越見勢大的情況下,想上船的人不知凡幾,連南方的士族也是一邊大罵渤海女亂改祖制、不尊九品中正、不上八議貴制,一邊把看好的家族子弟送到北方去上學,連高門如王家都沒能幸免。

事情過後,陶侃悄悄把現在最小的兒子陶範從老家送到肖姑娘身邊,算是對她提議的回應。

這小孩子只有十歲,正是人憎狗嫌的時候,但肖妃是什麽人啊,用陶侃面對的不公和天下亂局一番洗腦,不到兩天,小孩子就已經被大姐姐折服,一副我要為您上刀山下火海、打出一個天下的模樣。

徐策看得掩面。

肖姑娘對此很滿意,她並不用陶侃馬上就投奔她,畢竟後者如今名望只是在荊州小小流傳,還需要大把的荊州流寇給他刷戰功,他才接得住後邊的盤子。

除了陶侃之外,還有幾個重量級的人物,比如,荊州最大的流寇,剛剛被陶侃打敗、勢力衰減,卻依然控制著半個荊州的杜弢,他親自來見了肖曉曉,表示願意接受北方的冊封,遵渤海公為主,只求荊州平定,再無饑饉。

肖曉曉和他聊了一會,發現這個人才華雖有,但刻意在她面前展顯男兒氣概、才華,一派想把她折服的模樣,便不禁啞然失笑。

而過了一會,這人便提讓她入股自己這流民軍,要求北方給錢給糧,還說起因為荊州刺史們的亂來,今年荊州幾乎顆粒無收,日子實在是過不下去了雲雲。

而肖曉曉誠懇地表示自己這沒錢也沒糧,這種大事必須渤海公準許,我就是來這圍觀一下後,杜弢的態度便不那麽熱情了,沒有輕身就走,只是因為多品了幾口茶而已。

杜弢離開時,還遇到一個熟人,。

是他那位在對手和盟友之間反復橫跳的杜曾,和他同樣是一支流民軍的頭領。

杜弢友好地笑了笑,從杜曾身邊打馬離開,最近饑荒蔓延,好多流民軍搶都搶不到糧,這位估計也是來找的,但注定要敗興而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