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人流如織

陶侃和肖曉曉的二次見面時,氣氛並不是太熱情。

肖曉曉除了一個“坐”之外,沒有主動說話的意思,她自然地洗茶沏茶,素手碧碗,如荷葉白藕,一點也沒有提起剛剛那只杜曾是怎麽來的、為何而來的意思。

陶侃也沒開口,他神情復雜,目光盡是滄桑,但卻沒有什麽敵視,反而是帶上了一點敬意。

這敬意來自肖曉曉對局勢的判斷,以及在各方勢力裏挪騰反轉的舉重若輕,對方刻意讓他看到杜曾,除了顯示自己的實力之外,便是告訴他,你不願意沒關系,她有大把的人選。

換個說法,自己這個荊州刺史、龍襄將軍,在她眼裏,和那些流民叛匪,並沒有什麽不同。

就在陶侃想說話時,對面的肖妃卻是一出手就開大,刀還直往陶侃的心窩子捅:“將軍何時回去?”

陶侃目露慚色,苦笑著搖搖頭:“晚節不保,讓姑娘見笑了。”

他這次大敗,朝廷必會追究,等他回了武昌,等到的便是陛下的問責了。

但肖曉曉成功地放下了釘子,他到現在都不明白那兩位手下為何背叛,難道真是大將軍王敦指使?

但本就是王敦起用他、任命他為荊州刺史,這樣做,又有什麽意義?

肖曉曉自然他心中的疑惑,便用最溫柔的微笑給人上起了眼藥,她嘆息一聲,編起了理由:“自三年前、名士山簡統領荊州後,成日醉酒,不理政務,還排擠了荊州本地大族為官,致原本還算安寧的荊州便流民四起,去年他死在任上,朝廷連派兩位刺史上任荊州,都被流民打得一敗塗地,大將軍王敦亦然。”

陶侃微微點頭,張華死後,他又淪為白丁,是荊州刺史劉弘重新重用了他,劉弘才高德重,那時的荊州還算安寧,可惜三年之後,劉弘刺史病逝,朝廷派來的接替的山簡是以豪飲著稱的名士,剛剛上任就把前任積蓄在荊州各崗的人才排擠換去,於是荊州立刻亂了起來。

亂起來的荊州無法應供洛陽糧草不說,四起的流民還斷了洛陽的糧道,造成的連鎖反應,是洛陽陷落的重要原因。

“如此大敗中,將軍一支獨秀,大敗叛軍,已經入了晉帝之眼,”肖曉曉刻意頓了頓,才緩緩道,“以將軍之聰慧,難道看不出來,大將軍和陛下,都想收服你麽?”

說到這,她忍不住笑了笑:“嗯,將軍之才,可是連吾都親至荊州了。”

當今的東晉皇帝和王家相互依存,並立天下,以至於被稱為是“王與馬,共天下”,但天可憐見,有哪個皇帝能忍得了和別人共天下,所以晉元帝想法設法,培植自己的勢力,想要衡制王家。

但大將軍王敦這個小心眼就很暴躁,在他看來,你司馬睿既不是什麽嫡系宗室又不是什麽重要人物,不過是數百個司馬家的一個偏遠王族而已!全靠我們王家兄弟拼盡全力,出人出力拉攏威脅江南士族,才有今天的南方晉室基業,你這個白丁才能在江南立足,你不思感恩好好當個招牌就算了,現在還想奪我的權柄?

可司馬睿不是這麽認為的,在皇帝看來,江南士族支持的就是他這個王族,王旗之下才能聚斂天下英才,不然南方的大族憑什麽聽你王家人的?憑你長得美?憑你愛記仇?大家一起投的錢,你出力我出品牌,如今打的地盤越大,我憑什麽不能分紅?

陶侃如今就在這個局面下,他出身低,但能力強,是個能打能戰還能治理地方的全才,人也聰明,而且暫時沒什麽靠山,無論是被王敦還是晉帝收服,都能給一邊勢力非常大的補益。

“這些日子,想來王敦定是盡心拉攏你,而將軍總是推諉,沒被王敦招攬到手吧?”肖曉曉當然知道陶侃的選擇——他如果答應了王敦,後來的日子裏,也不會平定荊州後一點獎勵都沒有,反而被排擠去了廣州當刺史,那時候的廣州偏遠就算了,還不在東晉的手裏。

陶侃沉默,王敦勢力雖然大,但他看得出來,這人才疏而善嫉,將來不會有好下場。

“所以,他用將軍,卻要壓制著將軍,若我所料不錯,將軍回城後,必然被免職,而王敦必然寫信寬慰,同時還會讓將軍以白身領軍,戴罪立功,若有所成,則會立刻當好人,上表為你復職。”肖曉一點慚愧都沒有,就將歷史書的記載拿出來,並且添油加醋,連她自己都為自己編出的故事驚嘆。

太TM有道理了,簡直和真的一樣。

陶侃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似乎想將心中郁氣全部吐出來,他也覺得肖曉曉說的極為有理,但可憐的是,在這種局面下,他毫無抵抗之力。

他出生寒門,沒有靠山,雖然憑借自己的實力走到如今,可在很多事上,他有自己的堅持,王敦威望和能力,不能支持他的野心,投入王敦幕下,或許能有一時之盛,但必定不能長遠,反而會牽連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