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飽暖之思(第2/2頁)

這種吹灰法是後世改良過的,產量遠比古代的辦法高,加上希銀不斷運來的焦炭,所以,半年下來,林鐘期差不多積累了十六噸白銀,就等希銀大佬用船運回去了。

按大佬的說法是,五月之後,夏秋的黃海不好惹,等到冬季風浪小了,再一起運回不遲,他已經給女神上過密信了,到時可以把銀直接運到渤海郡港口,產值都算他們這隊的。

林鐘期嘆服希銀老大的算無遺策,保證一定完成任務。

-

公元312年,是幾乎可以說是北方爆發的一年,雖然在魏瑾奪得北方時,周圍的勢力都知道她治理地盤的能力高超,但卻是真的沒想到能高到如此地步。

不過一年的時間,整個幽州的變化,可以說天翻地覆。

大量隱藏在士族塢主治下的僮仆逃亡,變成了在編戶口,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稅賦暴漲,商業與農事都開始了盛世一樣的復蘇——這其實很好理解,在各種士族治下時,他們的生命財產都屬於主家,活幹的好不好,都吃那份東西,日子也沒什麽盼頭,自然將就應付著種田、做事。

但魏瑾治下從不苛稅,農人們分到自己的田後,發現種的多,自己得的也多,那效率就完全不是同樣的效率,而這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先前她治下的渤海郡,就因為說到做到,加上支持造船捕魚業的發展,讓渤海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富足之地,名傳四方,這才能在後來獲得幽州時,得到基層百姓的期盼。

而在開展活動後,北方礦產、冶煉得到巨大的發展,糧食豐收,人口也再度漲了一波。

十一月時,魏瑾計算著各地的GDP,一時都有些被驚到了。

“我要不要多多展開這種活動啊。”她幾乎要捂胸口了。

單秘書斜了她一眼:“當然可以,只要你接得住。”

魏瑾緩過神來,終是戀戀不舍地搖頭:“不行,這次差點沒接住。”

這一年來,她才是最累的一個,那些個秀兒秀起來沒玩沒了,但中間搞出的事情,還是她來接盤,比如遼東的希銀,是她親自去信太守李臻,要求他幫助鎮壓高句麗,同時為他提供大船,才撐的一只能遠到扶桑的船隊,否則早就被朝鮮半島的人黑吃黑了。

而其中的利益出讓,當然也不會少。

再比如南方的肝娘,廣州雖然偏遠,但北方這麽大顆釘子打下去,南方簡直像被捅了菊花,王敦甚至準備在平定荊州後就去廣州,是她及時動出讓利潤,說動南方的權貴,才讓王機和肝娘能夠平安地建立港口——如今南方的海商隊都是南邊頂層權貴支持,最大的利益方就是王敦王導個控制東晉的權臣。

魏瑾表示是需要接待西洋船隊,這才讓他們暫時放下心來,她也想過讓船隊來渤海通商,但這不現實,廣州到北方渤海近三千公裏的海路,大半都在東晉的範圍內,這部分利益不讓出去,跟本不可能有平安的海路。

再比如北方草原,蒼秀兒談個大單,直接包圓了慕容鮮卑的牛羊,但草原上可不只是慕容鮮卑一家啊,段部、宇文兩家立刻就來使詢問為什麽不要他們家的牛羊,我們家的牛羊不好嗎?還是你看上慕容家的小白臉了?準備支持他奪得遼東老大的位置?

而秀兒關心過這些嗎?沒有,她只關心自己買到了,以及調撥的錢夠不夠,產生的GDP多不多。

魏瑾不得不親自接見了兩位使者,安撫表示今年只是初試,明年就準備招標,哪家的牛好用哪家,還會開拓南邊的商路,把北方的奶肉制品找開銷路,必然會讓他們收益大增。

被大餅甜到的兩家確定了這是渤海公的保證後,沒什麽意見地離開了,而慕容鮮卑立刻派兒子慕容皝過來打探消息,獻上禮物。

這個十五歲的少年態度誠懇,願意在此為質來表示對幽州之主的忠誠、對晉朝的忠義——畢竟名義上,渤海公還是晉朝的臣子。

魏瑾則在安撫接見慕容家的使者後,托起下巴,陷入沉思。

單謙之回憶剛剛上的接見,並沒有感覺出什麽問題,“慕容家如今在北方建城,頗有強心,但有我們壓制,應無崛起之機。”

“不錯,”魏瑾點頭,悠然道,“慕容家是聰敏人,知道什麽能做。”

“那你在想什麽?”單謙之疑惑。

魏瑾唇角微彎,偏頭看他,道:“你覺不覺得得那個叫慕容皝的少年,長得有點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