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天生我才(第2/4頁)

否則古代也不會有那麽多“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的故事了。

《楚辭》裏說蘭膏明燭,就是說油裏需要一些香料,用來掩蓋動物油的味道,而蠟燭是用的蜂蠟,在沒有人工養蜂的古代,這種的東西的價格有多昂貴,看石崇把白蠟當柴燒做為炫富的手段就知道了。

玩家們也曾經試過養蜂致富,但後來發現,成本太高,基本不可能——花都是有花期的,除非如現代社會那樣,一個大貨車帶著幾十箱蜜蜂去追著每個地方的花源,保證蜜蜂每個季節都有花蜜采,否則的話,就只能給蜜蜂喂糖吃。

否則取了蜂蜜,那就只能等著在無花期餓死這箱蜂了。

這種就很麻煩的事情,玩家們浪費過幾次時間後,便不在這點小利糾結了,大家都投入了大航海的事業。

他們稱這是自己有著成為海賊王的夢想——

說是這麽說,但他們一個個哪怕出海,也絕不出遠海,就在渤海裏打打轉,一去也只跟大船隊,把怕死的風格發揮到極限,引得雲玩家們一片罵聲,紛紛說這麽怕死的玩家,一點意思都沒有,還是不是第四天災了?

玩家們就很淡定地懟回去,憑什麽用我們的死給你們找意思啊,你們是誰啊?

……

出兵和王浚小拼了一把後,原來還有些隔閡的十幾萬禁軍們也瞬間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原來的隔閡也消失不見,大家肯定了他們的戰鬥力,認為先前晉軍的大敗都是因為有那些水貨的士族領導。

同時,在有了東海王的大軍後,安全感大增,渤海郡便開始牛逼起來。

至少,原來不敢建立的工業集群,現今如同雨後春筍般林立起來。

當然,奢侈品市場本來就不大,化妝品鏡子之類的,都在上黨,北海建立的,是準備打造一個鋼鐵之城。

鋼鐵、陶瓷和玻璃開始大量燒制,魏瑾非常清楚,以如今南北廣大的土地,只有千萬級別的稀少人口,是供應不起太大的奢侈品市場的。

所以民用生活物資應該大量鋪開,提高生產效率,才是第一位的。

比如農民們每天都要去打柴禾,有時一個冬天,就能讓一座大山禿下去,破壞水土不說,還會耽誤大量時間,如果有燒制好的煤碳來供暖,甚至讓城市供暖集中一些,那就可以節約下來大量的時間。

再比如農具的推廣,可以有效節約人力。

同時還有城市裏的肥料可以不用再浪費,按原來那樣傾倒在河裏會造成汙染和傳染病,現在則可以賣給農民,實現雙贏。

各村的水井都能有效節約取水的時間……

把這些簡單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基礎建設搞起來!”

-

搞基建啊!

接到新任務的玩家們頓時歡欣鼓舞。

他們最喜歡搞基建了。

第一個響應的就是煉油玩家們,他們日夜趕工,把油坊又建起來好幾個,別看那爐土是土,但都是經過大量專家研究優化過的,安全性已經達到十九世紀的水準了——二十一世紀水準就暫時不要想了,隔了四次工業革命呢。

但這裏就又有點問題。

油坊的工人是每半年就要換一批的,就是因為這種土法煉治汙染大,長期來這會對身體造成損害,但這些工人卻一點都不帶怕的,在他們看來,得點病完全沒有掙這裏的高薪重要,畢竟回去也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過著吃不飽的日子混到老,還不如在這裏吃飽喝足幹上十幾年,哪怕死了,也能給兒女留下大大的家業。

古代和現代的思想就在這裏無情地碰撞,開油坊的專業級玩家們也甚是無奈,每次換工人簡直都和打仗一樣,最後只能把他們在這工作的時間延長,勉強糊弄過去,同時加緊改造自己小破爐子,看能不能再減少一點汙染。

更麻煩的是,在渤海郡樓房多了後,原本是用來做墓室的油磚也因為優異的特性在新的市場上縱橫無敵——價格便宜、堅固耐用,紅磚和它比起來就是個渣渣,有點味道怎麽了,只能活四五十年怎麽了?

如今五十就算是高壽了、能看到重孫子了好吧!

玩家們就很心累,不少人去找崔淶郡守,要求他管管這些人。

而在少年郡守看來,這些個仙人弟子完全就是矯情,在死亡線才掙紮回來的人,性情都是很堅持的,說什麽都不會聽,等生活好,精神放松了,可以有其它的追求了,不用他們說,第一個惜命的就是這些人。

於是寬慰了兩句,該怎麽做還是怎麽做,沒有半點幫個忙的意思。

玩家們非常無奈,行吧,那就少做點磚,可是這樣油底泥怎麽處理呢,這可是汙染物啊,處理不好問題嚴重貽害後代汙染環境的。

但這攔不倒遊戲外觀注的無數雲玩家們,立刻就有人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