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正中下懷(第4/4頁)

出發前,將軍親自做了戰前動員,告訴他們一但匈奴攻入洛陽,會有無數人死於他們刀下。

他們這次去,既是為國,也是家,只有打敗匈奴人,才能救出洛陽之中的親友,將他們帶回渤海郡,安穩生活。

此話一出,無數士卒感動的痛哭流涕。

他們雖然才來渤海郡一個多月,但這些日子,已經知道這是怎麽樣的一個美好所在,當然也不止一次想過,若能將洛陽些親人帶來此地,一起生活,又會是如何幸福的場景。

但午夜夢回,卻只知道自己在北方享福,洛陽的親人卻還在饑饉求食,不知生死,便飽受折磨。

如今,居然有這樣的機會了麽?

於全軍士氣昂揚,便是讓東海王親自來了,也不敢認這樣一只軍隊,是自己先前治下那支。

……

大軍開拔,從渤海郡南下,順著安平、廣平兩郡,直撲太行山南,渡過黃河,向洛陽進撥。

因為急於行軍趕路,加上一路上已經有上黨派出的官吏在沿途收攏糧草,這些從地方官倉中征出糧草不需要長長的運糧民夫隊,所以大大節約了時間,而回頭蒼秀兒會從北方的軍糧中用船運調撥過去補充,盡可能地減少了路上的耗費。

精力全在行軍走路上,於是這一路上軍容嚴整,和以前那些四處搶劫的兵匪大為不同,得到了沿途士族庶民的贊許。

這只軍隊速度極快,到了廣平郡時,直接走汲水下了黃河,再順著的黃河北岸,靠著上黨支援的船支,連夜渡過黃河,直撲洛陽東岸。

而當他們來到洛陽東邊時,扣除消息來往的時間,依然已經過去了一個月。

洛陽,已經被匈奴的兩萬多前軍攻破,王彌剛剛與匈奴前軍一道,打入皇宮,將皇帝抓住,而匈奴剩下的幾萬大軍已經從西邊來到,再過的兩日,就能聚合在一起。

所以,他們現在正在洛陽之中搶掠,甚至都沒有聚集在一起。

徐策都沒有用做動員,就直接收攏前軍,沖入了洛陽東門。

他手下的士卒本就是洛陽禁軍,對洛陽極為熟悉,一沖入其中,看四處搶掠的流民與匈奴軍哪裏還能忍得住,宛如洪流一般,從東門開始,對著街道上的匈奴與流民兵就是一番沖殺。

他們已經換上了明光鎧,手上配的是上黨特產的刺刀,加上木棍就是長刀,可近身可遠戰,加上哀兵之勢,當然將對方的軍勢壓得擡不起頭。

王彌和匈奴前軍頓時一慌。

他們早就知道北方軍南下,但依然對徐策的行軍速度估算錯誤——要知道北方軍不像他們,可以沿途掠劫郡縣,就地補給,他們需要大量的民夫運送糧食,以這樣的數度,應該還要有十來天才能過來,到時他們後軍前軍匯合,肯定能大敗對方。

但誰知道對方就這麽來了。

王彌是最會跑的,他本就是出生山東的反賊,投奔匈奴只是借用下招牌,半點沒有為他們擋一下的想法,於是在敵軍未明的情況下,都不打聲招呼,帶著自己的大軍就順著洛陽的南門先出去了再說。

王彌一跑,匈奴只有兩萬多的前軍就非常尷尬了,他們借著街道、宮廷拼命抵抗。

但這些地方是禁軍最熟悉的——他們日常工作就是巡邏,於是匈奴前軍敗得非常之快,眼看要被圍住之時,那位首領拿出了殺手鐧。

他坐在馬上,把被俘虜的皇帝拉出來,以他性命為質,要求徐策不能追擊。

在徐哥軍中來刷聲望的玩家們頓時差點笑出來。

這個要求提得未免太好了些。

……

徐策當然只能把他們和皇帝一起“恭送”出了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