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正中下懷(第2/4頁)

這個視頻沒有什麽血腥場景,都是那些人求饒甩鍋,各種醜態的集合,但點擊量一下就沖上榜首,觀眾們刷的彈幕都是“爽”、“大快人心”之類的,甚至被很多人拿來當了解壓視頻。

-

當然,這事也很快傳遍天下,消息一出,洛陽震動,東海王留下看守洛陽的心腹將領們二話不說,就帶著東海王的妃子和兒子逃出洛陽,大量王公貴族都跟著跑了出去。

但這些肥羊並沒有討到好,幾乎是出門一百裏就被巨寇王彌抓住,女的淪落為奴,男的全成了刀下鬼。

如此一來,不止洛陽的秩序完全崩潰了,洛陽附近的河東、臨近的兗州也都開始崩潰。

凡是有一點能力的,都開始自己尋找出路。

他們的有的人逃去了甘肅,有的人去了上黨,還有的人去了荊州,不止他們,甚至整個北方都開始震動,大量的世家大族離開的久居的故土,逃向南邊。

如果按歷史記載,這次大逃亡會持續近三年,超過百萬人口離開北方,前往南方求生。

北邊漢人的勢力因為大減,再無力與胡人爭鋒。

魏瑾沒有太糾結這些,只是淡定地看著這場歷史有名的“衣冠南渡”發生,他們會騰出土地,同時將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帶到南方,是開發長江流域的先鋒,從這時開始,北邊的沒時間南下,南邊也沒工夫北上,大家都會很忙。

等她收拾好北方,再來考慮南邊的問題。

就先各自安好吧。

……

同時,在獲得十幾萬大軍後,冀州的勢力瞬間就膨脹了。

渤海郡地勢平坦,又有上好的內海,簡直是天然的發展盛地,加上有漳河這條聯通上黨和渤海的水系,日子過得簡直不是一般的滋潤。

介於此,魏瑾幹脆讓人占據了上黨右側的廣平郡,反正那裏已經被石勒攻殺過一次,郡守早就死了,朝廷亂局之中沒再派人去治,她暫時管著也沒看到哪個勢力出來抗議。

相反,廣平郡大大小小的縣城都很願意接受上黨的控制——做為上黨貨物東出的必經過路,廣平郡的庶民與貴族都是好好混了一波享受的,甚至有大量的人去上黨做工,不少士族幹脆就住在潞城不回家。

如此一來,渤海與上黨兩郡之間可以說是暢通無阻了。

而徐策並沒有帶著大軍就開始種田,而是拆成幾只萬人軍隊,開始清理廣平到渤海郡之間的流民、賊寇,清點荒蕪的土地。

這幾個郡都是有名的產糧區,因為戰亂而導致糧食大減,當重新清理土地後,這裏都是上好的發展之地。

華北平原雖然無險可守,但對如今的上黨勢力來說,這問題不大。

騎兵,要是就是暢通無險,可以隨便浪。

山東的王彌有個手下,是能戰敗苟晞的牛人,曾經試探性地過來渤海郡打秋風,結果被渤海郡的鮮卑騎兵沿著海岸線一路攆回了山東的東萊,差不多跑了半個渤海。

在古代,在平原上,騎兵就是天然的高富帥,強大的機動能力,不怕任何流寇,巨大的沖擊力,可以輕易撕開戰陣,如果再加上鎧甲和弓箭,補充遠程攻擊力,妥妥地就是一個移動炮台。

騎兵唯一的問題,太貴了。

供養一個騎兵,至少得要六倍於普通士兵的消耗。

為此,擔心糧草供應不上的魏瑾交待了南方那些去造船玩家的一個任務,就是推廣蕉芋。

畢竟南方也不是處處水田梯田,從吳地向西,有一條橫貫東西,直到兩廣的巨大丘陵,被稱為閩丘,這條丘陵帶海拔都在100-1500米之間。

而蕉芋最適合生長的地方,就是海拔140米到2000米的山區林邊,和閩丘可以說是絕配了。

這東西的塊莖產量巨大,南邊的那位玩家已經計算過了,在不給化肥的情況下,蕉芋的畝產可以達到一到兩噸,每噸能出兩百斤的澱粉,更不用說莖葉纖維可造紙、制繩。

而如今,衣冠南渡,大量的北人南下,必然會擠占本地山民利益,產生大量的失地農民,這就正是開墾南方的大好機會,要知道長江那邊如今的開發範圍都只在東吳一帶,福建兩廣都是土人的地盤。

食物可以化解幾乎所有的矛盾,把他們拉去搞開發,做大蛋糕,都是緊要的。

至於說味道不好——活人呢,管什麽味道,等到要船做好了,去美洲找來土豆番薯玉米這些天賜之物,就可以把蕉芋拔掉,種這些好東西了。

過度而已,不用太在意這些細節。

還有茶葉,南方茶葉產地是籠絡草原必備的東西,如今上黨的產業重心可以向外發展了,得有更多美好的工業產品,才能把南方那些南渡的士族們培養的更勤快一些。

……

“有網友稱你是想把南邊發展成殖民地……”單謙之瞅了一眼網上,淡定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