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明修棧道(第3/4頁)

徐策擡頭道:“稟報司徒,我等兩千騎本是奉丁紹大人之命前來奔喪,然至此才知賊軍勢大,累諸公失陷於此,若諸公遭難,家國豈有幸哉?吾一武夫自當舍命相救。”

王衍等人一時大失所望,兩千人能幹個什麽?

卻聽徐策又道:“如今局勢艱難,若諸公信吾,吾有一計,或能脫得此困。”

王衍覺得希望不大,只是嘆著氣道:“請講。”

徐策道:“我軍尚且有軍馬兩千匹,當讓於諸公乘騎,待諸公沖出之寧平城後,南下建鄴(南京)投奔瑯琊王,當有生機。”

讓他們騎馬沖?開什麽玩笑!

王衍壓下心中不悅,以手撫臂,蕭索道:“此去建鄴千裏之遙,又有周馥石勒等人阻攔,如何能歸?”

他當然知道去建鄴最安全,先前也不是沒有想過,但這中間不是那麽好去的,而中間五百公裏的路途上有東海王的政敵徐州周馥、有已經占據半個荊州的石勒、有南下的王彌,每個不會那麽容易的讓他過去,他也只是走一步算一步而已。

徐策正色道:“諸公若只身出逃,吾以千騎護送,快馬南下,同時讓城中諸軍斷後,石賊必然追之不及,諸公人少,則可征船南下,順潁水而至淮陰,便入吳地矣。”

此話一出,眾人頓時眼前一亮。

此計可行!

只要他們這些人快馬逃出,趁著石賊沒反應過來,便可以順水南下淮河,到了淮陰,便入了瑯琊王治下,石賊斷不敢追過去。

而他們人少,征船也用不多少,很快就能成行,而淮水順水而下速度極快,對方也追不過來,只要拼時間進入了建鄴,生命便有保障了。

王衍更是激動,他已經把兩個弟弟按排在了南邊,他們如今都是瑯琊王的心腹,只要過去,自己還能繼續是風流名士。

誰都不想死,石勒這個奴隸出生的匪類就特別記當年被抓賣為奴之仇,這些年死在他手上的晉朝官員太多了,他們先前也試圖投降,卻被他傲然地拒絕,若是落入他手,必然活不下來。

於是沒有選擇之下,他們便拉著徐策,討論起逃亡路線。

徐策早有準備,連行軍圖都已經打探好了,他一番慷慨激昂地表示為報丁紹的知遇之恩,願意舍命護諸公安危,只要你們記得丁紹大人的好就行。

王衍等人當然就順著梯子下了。

而到後來時,這個計劃甚至已經把徐策排除在外,他們準備拿走徐策的兩千匹馬,這樣才夠帶著他們的所有親信家眷一起逃,而徐策則帶兵在後方斷後。

徐策則派剩下的精兵保護他們順著路線走。

至於說這十幾萬大軍,逃不掉的,就只能算了,他們甚至和徐策定下交易,這些兵馬能帶多少,只要帶為建鄴,就會為他請多大的功。

雖然還是有人質疑徐策會不會是騙子,來騙他們出城送死。

但立刻有人反對道,兩千健馬就在眼前,石勒已經勝券在握,為什麽還要多此一舉?他們圖什麽?更不用說丁紹的文書一應具全,馬上還有不少明光鎧,這種東西只有和上黨關系甚好的冀州軍有,石勒那窮鬼能有?

最重要的是,他們如今也別無選擇了。

於是,王衍親自加封了徐策為大將軍,總領禁軍軍事——沒錯,這只跑到洛陽城外四百裏的軍隊,是護衛洛陽王城的禁軍,將他介紹給了其它的禁軍校官。

至於校官以上,那是將級,禁軍的將級從來都是權貴子弟的聚集地,豈是庶人可以染指的?

自然是要和他們一起走的。

徐策於是和他們分開,動員起這些禁軍校尉。

他也不藏私,誠懇地告訴他們,自己是丁紹治下,如今百官準備逃亡,他們需要斷後。

一時間,這些禁軍校官們目露絕望,這是要放棄他們了?有人甚至目露兇光,就準備和那些逃跑的飯桶同歸於盡。

但徐策將他們勸住了。

理由很簡單,大軍的目標太大,是無論如何也逃不了的,沒有那些拖後腿的官吏大家反而會有一線生機,尤其是冀州已經派糧船過來,只要撐過這一波,就可以北上去丁紹治下,如今北方繁盛,留得性命在,未必不能收復失地,打回洛陽。

這話算是切到要害,這些禁軍校官的家眷大部份都在洛陽,可是洛陽如今卻是四戰之地,他們這支大軍沒有糧草支應,無論如何也是回不去的,但若是能活下來,總有希望回去見到妻兒老小。

可要是死了,那就沒有人能去救他們了。

能從庶民混到校官的都不是蠢人,無論真心也好,假意也罷,只要能帶來糧草,他們都願意暫時聽徐策的指揮。

於是軍心暫時沒有崩,百官也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王衍更是贊徐將軍才華蓋世,將來必然是留侯武侯那般的絕世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