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明修棧道(第2/4頁)

他們的糧食不是粟米,而是上好的魚松,一袋十五斤的魚松,外加五斤奶粉,足夠吃十天了。這也是後世蒙古鐵騎的標準配制,奶粉是直接用鮮奶煮幹,純天然無汙染,相比之下,保質期不長這點跟本算不上缺點。

他按當年蒙古鐵騎的打法,每人都帶兩匹馬,一路換馬,七日之內,就已經從黃河北方到了淮河邊的項城周圍。

他到來時,晉軍已經被石勒包圍在了項城外不到一百裏的寧平小城。

嗯,十幾萬大軍被石勒四萬多人包圍,打仗打到這種程度,也是很厲害了。

徐策讓士卒就地休整,注意隱蔽,然後便親自去擦查了敵情。

古代的野外叢林茂密,雜草灌木阻路,縱是平原也情況復雜,但這些都阻擋不了徐策。

甚至,還很享受,就像一只野獸脫離了樊籬,回到它最自由的天地。

用一個俗氣一點的字來的形容,就是,爽!

他帶著自己訓練的手下圍繞著寧平小城附近走了一圈,根據痕跡和沿途馬糞的分部,粗略地判斷出石勒的手下人數與騎兵數量。

再探查出了他們的駐地,便心裏基本有了譜。

在小城之外的田野地裏,石勒已經和這只大軍交過手,晉軍大潰,躲在小城中,但這小城連城墻都沒有,說是村也不為過,只是躲在一起,兩邊的出路都已經被堵住,一出來就會遇到石勒的箭羽打擊。

其實如果有將領帶領強令出擊,石勒的騎兵未必就能全數堵住這些人,但沒有一個官員敢於沖鋒,他們縮在大軍之中,像將頭埋在沙土中的鴕鳥,跟本不敢擡頭。

徐策估算了一下,上司給的兩個命令,收攏晉軍,不要官員。

可以做到。

他立刻回到營地,為手下的軍頭們做了一番動員。

“前邊有一群流民軍,我們不需要將他們殺死,只需要將他們沖散。”徐策拿樹枝在地上畫了一個簡易地圖,就是一個圈,加一條線,在圈那指了指,道,“這就是寧平城,旁邊這是潁河,城中的晉軍的只有東和北兩個出口,都被石勒堵上了。”

城外的荊棘灌木林區沒有路是出不去的,古代的灌木林密度根本不是後世可以比的,需要拿刀來開路,否則走兩步就會被刮的遍體鱗傷,讓人看到一箭就收拾了。

“我們需要開一個口子,晉軍……”

“晉軍就會逃出來?”段文鴛年少氣盛,立刻就覺得自己明白了他們的戰略意圖,“到時我們就和晉軍和圍,攻擊石勒?”

“不,他們不會逃出來,”徐策微微一笑,“這些人要是能有這麽果斷,也不會落到現在這個地步。”

段文鴛一滯,輕咳一聲,有點臉紅地繼續聽了。

“到時,我們就沖進晉軍之中,拿出這個。”徐策拿出一卷文書,上邊蓋著丁紹的印鑒,“到時,那些權貴就會相信我們……”

他簡單地說出接下來的計劃。

段文鴛越聽越興奮,目光變得躍躍欲試起來,恨不得立刻沖進去大幹一場,這太TM有意思了,仗居然還可以這麽打?。

“好了,咱們出動吧。”徐策起身道。

……

寧平小城中,糧草被斷已有兩日,先前城外的大敗,死了萬余士卒,將他們反抗的心思全然給打碎了。

又讓軍心惶恐,城內的唯一的一處大點的廳堂裏,頹廢的文武百官們一片慘淡,幾乎是等死之境,無一有脫困之計。

就在這時,突然有一小將幾乎是連滾帶爬地沖進來,大聲嘶吼道:“報、報司徒,匪寇退了、退了!”

廳中百官一時雞飛狗跳,紛紛起身圍著那小將,詢問是怎麽回事。

只聽那小將興奮道:“方才有一只胡騎,不知從何而來,領兵沖殺了進了賊軍之中,賊軍不敵,都退去了,已將出路讓出,大軍可以沖出去了!”

百官頓時都看向王衍。

這老頭一時心慌,勉強鎮定道:“如此奇事,真是天佑我朝,只是、這敵軍忽退,怕是有詐,我等且先等等看?”

“不可,”襄陽王反對道,“機不可失,若是等賊軍再圍,我等焉有命在,還是快帶兵沖出的好。”

“不然,若是有賊軍誘敵之計,我等死得更快……”

……

於是一番爭吵了半個時辰,都還沒有結果。

就在這時,又小一名校尉舉信沖來:“報,報王司徒,那支胡騎自稱是冀州刺史丁紹治下,還派將偏領前來求見,說有要事。”

頓時,廳中人大喜。

王衍更是親自起身拿起信件,飛快拆開後,發現是一份哭喪的文書,也顧不得沒有什麽內容,立刻激動道:“這是丁公文書無疑,快、快將這位將軍請來。”

於是進入了這狹窄的小室,上前做勢要拜。

生死關頭又有求於人,王衍哪有時間再顧及這些虛禮,不等膝蓋著地,立刻上前將他們扶起:“壯士快快請起,爾等千裏來援,虛禮便暫且放下,先說說城外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