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解決溫飽(第2/3頁)

和糧不同,麻是一種常見的野生植物,可以直接采割,在饑寒橫行的並州,只要一口糧食,就能在外地換來十斤麻料,不但沒人有意見,反而是讓人尊敬的善行。

他們挖了巨大的麻池,用水漚浸一個半月,然後用河水將麻莖洗凈,然後拖到煉焦爐附近用余熱烘乾,再用滾筒把麻莖中的脆木質壓碎,把麻纖維分離出來,木質碎片和斷掉的細纖拉去造紙,纖維梳理後,就可以用水力紡紗,然後飛梭織布。

標準化規模化的紡織廠就這樣建立起來,大量廉價的麻布供應市場,民眾們爆發出極強的購買熱情。

這件事的直接變化就是女工們在家裏的地位直線上升。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煉焦坊、燒瓦坊、陶瓷坊,潞城人的生活便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改善。

魏晉時的小農們一直生活在物質匱乏的怪圈裏,他們收入的大部分都被上層收走,剩下的物資讓生活經不起一點波折,而工坊的出現,讓他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一個陶碗、一套木桌、一件衣服、一把鐮刀、一處可以不漏雨的瓦屋、一處可以磨糧食的磨坊、榨豆子的油坊……

每一個小東西,都可以省下一點時間,讓日子過得好一點,而這些零碎的東西加上,便能與穩定的生活一起,成為一種叫希望的東西,讓人的整個精神煥發起來。

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

當衣食足了,庶民們計較起來,也不會太過,摩擦糾紛就更容易勸慰。

日子好了,農人們就會畏懼律法,害怕因犯事而失去現在的生活。

一年不到的時間裏,這樣的改變,讓流民們不少都有一種做夢般的不真實感。

而親手造就這一切的玩家們,心中也是激情澎湃,走路都帶著風,飄如雲端,走在集市裏都會被感恩的農人塞雞蛋和窩頭餅子。

這種成就感,是在任何遊戲裏都體會不到的。

而鋼錢已經被潞城人完全接受了,使用範圍甚至已經蔓延到整個上黨地區。

目前沒有私鑄的,因為這鐵幣太容易看出假的了——拿外地的鐵刀砍一下,鐵刀劈開的就是假幣,鐵刀卷口了就是真幣,後世技術天塹就是那麽牛,不服憋著。

-

而真正的交易大爆發,還是在五月下旬,早麥收獲的時候。

冬天修築的堤壩擡高水位,在春天麥苗返青時充份灌溉了農田,在肥料、水渠和田間管理的雙重攻效下,去年冬麥得到了讓農人們難以想像的大豐收。

魏晉並州的畝產粟米只有三斛,也就是約二十升,換算下來的產量是八十斤,而小麥產量略高,四斛,有一百斤。

可這次,潞城的小麥中,幾畝肥沃的上達到了兩百四十多斤,下田也有百來斤,平均畝產達到了一百八十多斤,對這些農人來說,這是罕世未有的大豐收啊。

整個潞城都沉浸在豐收的喜悅裏,那些新來的、種春麥還沒有收獲的,看自家青苗的眼光也是火熱的,那是光是想著就能上頭的幸福感。

所以,除了十分之一的租子上交外,魏瑾另外設了收糧站,用錢購買農人手上的糧食。同時招集人手,修築糧倉。

有了糧倉,軍隊才能擁有遠行的能力,否則就會像流民軍一樣,依靠搶掠為生。

同時錢幣換糧,也可以盤活經濟,改善生活。

種田可以溫飽,制造業卻可以提升整個世界的高度。

農人們餓的日子過慣了,開始沒有怎麽想買糧,都各家存著糧,就怕又來一場饑荒,敢動這心思的,都會被訓斥為敗家崽兒。

可是總有那麽一兩個人,賣了糧,買了布,買了小推車,娶了媳婦,每天農活做完,就讓媳婦坐在車頭,他推著獨輪車,合合美美把家還。

榜樣的略顯是無窮的,花布,瓷器,小車,鐵鍋,都不貴,卻可以肉眼可見的改變生活。

很少有人忍得住。

有人換了錢,有人買了布……

交易,炸開了。

-

崔淶領了工錢,又找到正在數鋼嘣的妹妹。

“三十六、三十七……”崔鳶第三次數著自己的工資,她以前什麽金銀珠寶沒見過,但那些和領到的工資比起來,簡直都是浮雲,太快樂了,光是數著就能開心到打滾。

尤其是她最近表現優秀,成功安撫穩定了潞城剩下那些小士族的人心後,魏瑾給了她三倍的獎金,並勉勵她好好幹。

突然間,一只修長的手按住她的心肝寶貝們。

“阿兄,你想幹什麽?”崔鳶擡起頭,看哥哥的眼神充滿了戒備。

“十六娘,”崔淶面上帶著兄妹情深的款款笑意,“你知道麽,集市那又要修鋪子了。”

“……”

“十字路邊,兩路修通,足有一百來間,阿兄看上一處便宜的鋪子,想給妹妹買了,做嫁妝。”崔淶溫柔又不容拒絕地牽起阿妹的手,“走,我們去看看嘛,那鋪子可是用青石鋪平,上下兩層,下層做鋪,上層住人,屋後帶著茅房,晚上還供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