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2/4頁)

看過推文的人都嘴癢不已——

不能只有我們被饞到!!

於是他們也開始復制黏貼,打上換湯不換藥的雞湯推薦語,循環了新一輪欺騙式的吸引點擊,對朋友圈進行報復。

雖然大多數人都是被饞走的,並沒把有關創業的內容放在心上,但也不乏有的人看完,確實從中得到了一些經驗。

比如兼職插畫師小林,她正猶豫著要不要辭職,專心做桃寶自繪手機殼。

從頭開始做網店,熬不出來怎麽辦?

但看到這個推文以後,她忽然生出了一股勇氣——人家剛從大學畢業,就敢進烹飪學校從頭學起。一年時間能夠發展得這麽好,可見努力+天賦+運氣是跟成功掛了大鉤的。她也有天賦和努力,為什麽不敢試一試呢?

於是小林反手就打賞了撰寫推文的公眾號一百塊錢,轉頭辭職做創業策劃去了。

還在評論區講述了這個故事以後,留下了努力宣言,結語就是“給自己兩年時間,成功了就回來挖墳”。

姜娜看了還挺欣慰,好歹達到了最初的目的。

而更多閱讀過這個推文的人,生出了要去探店的心思。

啊,太香了,先不管什麽創業不創業的了,及時行樂,還是去吃吃喝喝吧!

但最神奇的還是,姜娜發現,自己寫的推文竟然出現在了父母的朋友圈裏。

他們不僅轉發,還配上了勵志雞湯發言:

[這是一篇看似輕松詼諧,實則很有深度的文章,從一家小店的美食為入口,逐漸切入到店主背後的創業故事,既為想要創業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又升華了文章主題,能夠給人一定的思考。值得一看。]

想到之前父母看輕自己做公眾號的態度,姜娜實在忍不住戳開了家群,轉發推送並配文:[這個推文,是我寫的。]

姜家頗受寵愛的大姐最近回國,但因為是含金量很低的海歸空殼,找工作不順利。

她看完父母在朋友圈轉發的推文,還以為他們是在暗示她創業,可是自己一路順風順水,哪裏受得了創業的苦哦?正要吐槽推文,就看到小妹發了一句——[是我寫的]。

姜大姐頓時覺得她是意有所指,有些氣惱地開始挑刺,說這個是個例啦,當不得真的啦,還不是對自己不負責,要是運氣差一點不就賠光了巴拉巴拉。

但隨即的事態發展讓她有點懵,一向偏幫自己的父母先是冒頭表揚小妹:

[@banana,小妹,你說推文是你寫的?]

[那麽多人轉發的推文,我看到員工群裏也有轉發這個的,原來是你寫的。]

[之前聽你說,是有做一個什麽美食公眾號,當時也沒放心上,沒想到,原來有這麽多人看。]

[對呀,這是個很好的機會,你這回要認真點,爸媽看好你。]

[媽媽也想過了,上次叫你去相親是不太對,畢竟你還沒大學畢業,前途怎麽樣也是未蔔的,媽跟你道個歉。]

姜大姐這才發覺,父母原先並不知道推文是姜娜撰寫的,那就排除了支持女兒特意轉發的可能性,也就是說,他們就是要轉給某些人(比如自己)看。

然後姜家父母將話題扯回到大女兒的身上。

[大妞,你也不能全盤否定人家創業者,是不是?我仔細看過這個文章了,至少她的成功能夠證明一點,勇敢和努力還是好用的,會比放棄嘗試要多一些可能性……]

什麽意思,爸媽難道是在拐著彎,指責自己不夠努力,只會逃避放棄嗎?

姜大姐有些郁悶,但也不得不先敷衍爸媽兩句,畢竟她現在的生活費還得找他們拿。

這事情她不計較。父母一時間的指責也就罷了,他們對自己那麽多年都寵過來了,難不成還會一夜變天嗎。

姜大姐更緊張的是,小妹現在還沒畢業就先賺錢了,她會不會很得意,暗中笑話留學回來卻沒找到工作的自己?

事實證明姜大姐想多了,她小妹根本沒那個閑工夫,甚至沒把父母的話放在心上。

姜娜現在堅定了不少,還是自己經濟獨立比較重要。至於父母態度轉變?那估計就是一時的,靠不住。那麽多年的人心偏頗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扭轉的。

她就是高興自己的第一步邁了出去,順手把推文轉發給婁甯,“快來看看你做的東西多有魅力,把大家都饞哭了,店裏肯定又要來一大波顧客。”

-

麥香館。

婁甯沒有立即看到回復姜娜轉發的信息,幾個小夥計經過練習,已經把油條做好。而影視基地那邊的單子,也已經送去了,就等他們給第一次的反饋。

這回她正教周家禾做面。

自從葉齡吃過一次麥香館的“減脂餐”,都有點迷上那種黑全麥面了,叫黃晶晶再買多幾種類似的來。

店裏就一種,沒別的了。於是黃晶晶也進了買家群,在群裏問店主,有沒有類似“辣椒腰果雜糧面”,熱量低又好吃的“減脂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