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第2/5頁)

劉文吉說不敢,神情恭敬卻淡漠。

皇帝又給他賞賜了許多珍品良宅後,心裏安定下來,才又說起議和之事。

皇帝想議和,可是劉相公派去河西一事給了他教訓,他一時間也不敢手段強硬地推進此事。

劉文吉想到今日韋樹看自己這方的眼神,莫名冷清冷靜,讓人格外不舒服。昔日那些和他交好過的人,如今都成了政敵,讓他想起就厭惡。

劉文吉道:“議和這樣的事,不如讓禮部郎中韋七郎去?韋七郎雖平時不說話,但他口才了得,不然怎能完成出使呢?他和那些胡人常年打過交道,最清楚那些人……不如讓韋七郎去議和!”

皇帝聞言眼一亮,當即讓人下召。但皇帝猶豫一番,因怕劉相公的事情重演,他沒有直接下聖旨,而是讓內宦帶著自己的口諭,去韋府走一趟,讓韋七郎進宮見自己。

韋樹坐在自己府上後院中出神,他坐在藤蔓下,依稀想到那一年,趙靈妃在他家中借住的那兩日。

恍惚之時,宮中內宦來登門。仆從們領內宦們來見韋樹,小內宦客客氣氣地說起宮中的意思,讓韋樹進宮,接受旨意,即刻前往劍南去和南蠻議和。

韋樹盯著內宦,陷入沉思。

他一時間心中一動,想去議和,通過拉長議和戰線,來拖延時間。但他很快否定自己的想法,一旦開始議和,自己淪為笑話不提,劍南不能再起戰,豈不真的如了皇帝的意。

何況皇帝把朝中大臣一個個派出去,朝中敢於反抗皇帝的大臣都出去了,朝堂豈不真是皇帝想做什麽便做什麽?那劉相公去河西的意義,又在哪裏?

韋樹擡目,字句清晰:“請陛下恕罪,臣去不了宮中,也去不了劍南。”

內宦眼皮一跳。

心裏暗罵一聲這差事難辦,內宦還陪著笑臉:“這……奴才不好回話啊。這是陛下詔令,郎中豈能拒絕呢?這、總得有個理由啊。”

韋樹:“因為病重,所以無法入宮。愧對陛下,臣心中惶恐,然,實在是進不了宮。”

內宦茫然:“生病?”

韋樹一言不發,抽出腰間劍,隨手在自己胳臂上一劃。劍鋒鋒利,見骨見血,血流成注,順著韋樹寬大的、尚未換下的緋紅官袍向下淌。官服的顏色被血染得更深。

血滴在青年雪白的手臂上,韋樹擡目,向內宦望來。

內宦被他嚇得後退三步,怕這位悍然的大臣也給自己一刀。內宦:“郎中如此行為,不怕陛下治罪麽?!”

韋樹淡聲:“那便治吧。為臣者,為君殉道者。臣早有這般認知,敢問陛下有麽?”

他顫聲:“瘋了、瘋了……原、原來韋郎中真的這般病重,奴才明白了……這就向陛下回話去。”

而這時的皇宮中,焦頭爛額的皇帝,再次接到言尚如同催命一般的對劍南戰事的指揮和關注,皇帝一想到言尚若是知道他老師被貶去了河西,皇帝心中更慌。

為何他遇到的這些大臣,各個如此強橫?

-----

言尚知道長安出的事,已經是五日以後了。

暮晚搖得知劉相公去了河西,她首先暴怒,覺得皇帝比她想的更加荒唐。近而她想起言尚,怕言尚難受,當即去看。

言尚正在書房練字。

每逢心事不平,他都練大字來平復心情。常年如此,言尚的一筆字,和當時暮晚搖初遇他時已格外不同。

暮晚搖在後看言尚寫的字,尤記得他曾經的字工整沉郁,結構嚴謹,實在沒有書法的美感;而今言尚的一筆字蒼郁古樸,暗蘊昂然不屈之勢。

言尚回頭,說:“我已知道老師的事了。正要上書,領士人們一同為我老師辯解,質問陛下。”

暮晚搖輕笑:“陛下又要被你們師徒氣死了。你不怕他殺你麽?”

言尚微笑:“先皇有旨,除非你我謀反,當朝皇帝不得動我二人。如今陛下若有反抗先皇遺旨的那種膽子,也不會有今日的議和之心了。”

他閉目:“我就是要逼著他,要迫著他。要他既怕我,又不能不用我。世上哪有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道理……滿朝文武,他但凡敢殺盡,我也敬他有勇氣。”

暮晚搖:“你老師走前說,清君側,除奸宦,才能解決這一切。”

言尚:“哦?長安如何傳的?”

他只看了關於老師的書信,就心中憤憤,沒有繼續看下去。暮晚搖卻是將所有書信看完了,她立在書案旁,掰手指將長安城中上至百官、下至百姓對內宦們的痛恨告訴言尚。

說整個長安都恨透了劉文吉。

言尚出神。

暮晚搖瞥他:“目露哀色,何意?怎麽,為劉文吉可惜?你同情他?”

言尚:“你不覺得可笑麽?劉文吉縱是有罪,但罪更重的,顯然是皇帝自己。但是我等為臣者,就連我老師,也沒人敢說是陛下不好,只敢說是奸宦誤國。好似若是除掉劉文吉,這天下就清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