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八月, 長安一場暴雨方停。

含元殿前潮濕的龍尾道上,逶迤蔓延,劉文吉著大內總管服飾, 身後跟隨著依附於他的趙公,再之後,是更多的內宦。

含元殿剛剛結束一場大臣和內宦之間的大論戰,雙方不歡而散。群臣和內宦之間的仇恨, 在劉相公去河西後, 變得劍拔弩張,再無法遮掩。皇帝無法調停, 只能無力旁觀。

趙公跟在劉文吉身後趨步而走, 低聲下氣又一臉欣慰:“公公能放心了。陛下把言素臣派去劍南,言素臣只是一個文臣,他不懂如何打仗。他在奏折上一通對戰事的亂分析亂指揮,我等都看到了……紙上談兵,簡直啼笑皆非。

“讓這種人去當帥才,最後還是要議和。議和還是需要公公的。”

劉文吉默然無語。

言尚三四個月的時間都在關心戰事,初時只是建議朝廷打, 後期幹脆他自己開始信手指揮教人如何打仗。皇帝最煩言尚教自己如何做事, 每日送來的折子都看得一臉不耐。

如今因劉相公事情,士人團體和內宦團體鬥得這般厲害,皇帝理虧,不敢再擰著群臣的意見非要議和。言尚既對戰事這麽熱衷,皇帝私下不知和言尚談了什麽, 今日在朝上,為安撫群臣,皇帝給言尚掛了帥, 讓言尚負責劍南戰事。

如此勉強讓群臣在早朝時沒有掀翻殿宇。

但是劉文吉心裏總有不安。

總覺得讓言尚插手,不是什麽好事。

言尚當然不會打仗。他從沒打過一場仗,紙上談兵看似有道理,但劉文吉問過留守長安的幾位將軍,都說具體戰場上不能這般來。

劉文吉和南蠻人私下談下條件,為了自己的事情不暴露,他一直委婉地助著南蠻。按說一個不會打仗的言尚派去劍南,劉文吉可以放心……可是劉文吉太了解自己這位昔日好友了。

不打無準備的戰。

不對他人他事多說話。

奉行謹言慎行。

這樣一個人,會頻頻亂指揮劍南麽?

劉文吉吐口氣,幽聲:“讓言尚去劍南,也不知是好事壞事,先不說了。最近我們也實在難,你那位沒有緣分的女婿,可是盯著我們的把柄,日日折騰我們。”

他說的是韋樹。

趙公眸色生惱。

趙公:“不知好歹的狂口小兒!遲早吃虧!”

劉文吉揉額頭,嘆:“罷了,既然陛下要言尚去劍南,劍南的事,我們只好收手了。幸好還有河西戰場……議和才是道理,偏偏他們那些剛烈的大臣們都不懂。各個嚷著不分國土,不做亡國奴。可這議和還沒開始談,何必那般激烈?”

劉文吉停頓一下:“現在連陛下都要被他們拉攏過去了。”

因皇帝怕大臣們情緒激憤,鬧出大事,皇帝不敢說要議和了。

趙公便幫著罵。

劉文吉心中琢磨著既然劍南的戰事插不上手,那只好盯著河西。他最懼怕的是自己的權勢失去,為了維護這份權勢,哪怕步入泥沼,也要繼續走下去。

-----

劍南軍營中,言尚為新任的劍南諸道行軍大總管。

按照他前往劍南這麽快的行程來看,長安的聖旨還沒到,他就已經出廣州了。

如今的事情,大體在言尚的預料中。只有些許出入——比如前主帥的死。

在言尚和主帥的數月通信中,雙方商量出來的結果,是言尚想法子將主帥調出劍南,自己來接任。

主帥會打仗,卻不懂政治,無法應付中樞施加的壓力。但是言尚可以。

唯一的問題是來回調遣,要花太多時間。言尚還沒動手,主帥便自盡了,用最快的法子給言尚讓出了位子。這番結果,未免讓人心中難受。

言尚立在前主帥的主營中,翻看著書案上他和主帥之間的那些往來信件,看主帥不斷地跟他說自己在劍南的煎熬。將軍本是應該上戰場,卻被困在軍營中和人玩政治,最終造成這樣結果。

言尚搭在書案上的手指輕輕顫一下,閉目。

他心想這是這場戰爭中,他所認識的人中死的第一個。

之後會有更多的人為這場戰爭赴死。

他盡量保全,可他未必能保全。

心中再難受,也要扛下去。讓真正的將才去打有硝煙的戰爭,他來為那些將才們托著,讓他們後顧無憂,打好身後這場無硝煙的戰爭。如此,才能對得起主帥的死,對得起更多的人的犧牲。

言尚為了能調來劍南,和皇帝談了太多條件。為了讓皇帝不議和,他直接許諾會在一年內結束戰事,並且不用朝廷出所有軍餉糧草。朝廷只用給一半,剩下的一半,言尚自己來籌。

一年後,若是戰事仍沒結果,或者言尚拖著整個大魏一起輸了,言尚便以死謝罪,為這場戰爭負責。

只想有錢享樂的皇帝答應了言尚的條件,所以言尚能來劍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