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罵殿(第3/3頁)

史筆如刀,士子手中筆也是刀!

所謂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那是梟雄心性。對於大多數苦讀十載效力皇家的官員來說,贏得生前身後名,才是要務。退一步,寧可籍籍無名,也不可遺臭萬年。

皇帝深深吸了一口氣,半晌站起,竟對著聞老太太微微一揖:“聞老夫人一席話,朕聽著,汗顏無地。老夫人女中豪傑,見識卓越,真真是今日殿前的祥瑞。您一席話,朕和諸臣,都會銘記在心。”

眾臣大驚。皇帝素來寬仁謙和,但這番當殿行禮舉動也前所未有,眾人急忙轉身,跟隨著皇帝向聞老夫人行禮。

皇帝又道:“只是朕也要代諸位大人向老夫人解釋一句,文臻所涉案情,也需要時日辨別查明,諸位大人並非諂媚阿諛無骨之人,只是朝堂之事需持重深省,從長計議。諸卿都為朕肱股之臣,無論於朕內心,還是將來千秋史筆,自有美名流傳。”

老臣們眼淚唰地流了出來,都淒聲喊:“陛下!”

大殿之上頭磕得邦邦響,臣子們齊刷刷跪了,紅著眼睛不住磕頭。

得皇帝親口維護,代為致歉解釋,這是千古未有之恩遇,眾人此刻心中感激涕零,恨不得立即剖出丹心,為陛下死上一回,才能訴盡心中激越澎湃於萬一。

得明主如此,此生夫復何求!

聞老夫人也深深吸一口氣。

並不是為了皇帝紆尊降貴這一揖,她多年前便和還是普通皇子的皇帝打過交道,多少知曉一些他的脾性。她只是有些懊悔。

本想罵醒臣子,為孫女兒日後鋪路,未曾想這也能被皇帝用來市恩。

明明是皇家無情,虧待功臣,最後卻令皇家得益,文臻卻可能因此要得罪人了。

她心中忽然掠過一個念頭。

這一屆皇帝如此寬慈仁厚,史書必將留美妙一筆,而繼任者的壓力也就隨之增大,比如經過這一屆仁厚之主的大臣們,能接受宜王殿下那樣的主子麽?

好在,殿下無意於皇位,自然也就不必擔心殿下為皇位步步艱難,牽連孫女兒了。

她退後三步,深深躬身,“老婦於金殿之上狂妄僭越,大放厥詞,都賴陛下和諸位大人寬慈。老婦今日沖撞陛下,但有罪責,皆由老婦人一人擔當,還請勿要牽連老婦那完全不知情,還在西川遭受追殺擄掠,下落不明的孫女兒……”說著兩行淚已經無聲落下。

這老婦人一直剛硬鐵直,打得大臣,罵得皇帝,砸得金殿,揍得刺客。此刻落淚,眾人更覺震動。李相當即上前,扶起聞老太太,低聲勸慰。上頭皇帝已經道:“老夫人放心。朕這就令姚太尉發文西川臨近並州承州郡尉,調撥當地軍隊尋找解救文臻。至於你等今日朝堂所告之事,涉及皇族的,由宗正寺主理調查;涉及兇殺之事,由大理寺查辦。”他頓了頓,緩聲道,“太子,就先在東宮自省吧。東宮諸人一並自省,無朕旨意不可出宮一步。待有司調查清楚所涉罪狀再議。”

說完他便起身,神情疲倦,太監高呼退朝,眾臣領旨,如潮水般退去。

這般涉及東宮的大案,要想在殿上就給個章程是不可能的。聞老太太目的已達成,再不多話,也在張洗馬攙扶之下離開,張洗馬跨出大殿時回望一眼,只看見大殿之上一片狼藉,血跡斑斑,太子失魂落魄坐在滿地淩亂之中,背影煢煢。

他嘆息一聲,轉開眼睛,邁出高高的門檻。

……

“屠絕今日為何忽然發難?”

“不知。想必還是著了道兒。那兩人手段實在太過厲害,令人防不勝防。”

“您瞧如今該怎麽辦?趁勢把太子解決,一勞永逸?”

“解決他又怎樣?安王有軍,宜王有勢。踩倒太子,便宜的是別人。”

“那……”

“我們要的只是亂,東堂越亂,大家越有機會,準備時間越長。所以,你派人去天牢,仿照燕綏那邊的手段,把屠絕殺了吧。”

……

------題外話------

為國盡忠者不可死於國,馬革裹屍者不可受背後箭,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死於風雪。

願疫情早去,人心得平,宵小伏法,四海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