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還請殿下發個春(第2/5頁)

幾人在外頭報名,李相、單司空、姚太尉並尚書省尚書令及尚書省門下幾位尚書,皇帝已經揚聲道:“吵什麽呢,都進來吧。”又轉頭對文臻道,“想必是奔你來的。正好,你既然最了解,便來表個態吧。”

文臻還沒反應過來,就見三個老臣帶著一群臣子進來,看見她都目光一亮。李相當先沖過來道:“文大人回來了?正好,這玉米是你要人從洋外帶來的,你且說說這玉米的情形。這麽個好東西,不早點推廣下去,還要還要討論個三年五載再決定嗎?”

單一令一臉冷笑,“李相,我等知道你心系黎民,做夢都想天下再無餓死之人。這也是我等的夢想。我等讀書幾十載,賣於帝王家,為的也便是個百姓安康,東堂興盛。但糧食何等重要?一個外邦作物,你可知它是否適應我國水土?是否能夠如期成熟?又是否適合我東堂百姓的腸胃,就這樣貿然讓京郊三縣的百姓退耕種玉米,這萬一沒長好或者長不出來,你是打算餓死三縣幾十萬百姓嗎?”

文臻這才明白這幾位老臣爭論的點,正想說話,忽然感覺到一陣幽冷的視線,她轉頭,便看見姚太尉正冷冷地盯著她,這令她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姚太尉素來為人端方,和她沒交情也沒冤仇,忽然這是怎麽了?

但現在也不是詢問的時候。但現在也不是詢問的時候。她得面對此刻的保守派和激進派的爭端。或者說不是保守派和激進派,而是世家和寒門之間的又一次分歧。

寒門出身的李相和受世家影響的大司空之間的分歧。

皇帝的目光已經瞟向她,道:“玉米是你建議找回來的。能不能種,能怎麽種,你給李相和單司空說說。”

文臻知道朝中諸臣最頭痛的事就是遇上出身不同的大佬們爭競。但她覺得這都是庸人自擾。

群臣之所以頭痛處理這樣的爭競,是因為他們都不是純臣孤臣,背後多半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行事要考慮到多方利益,顧忌太多,也就束手束腳。但是其實做一個臣子,尤其是做一個強力皇帝下頭的臣子,孤臣純臣看似最危險,也最安全,只是一腳跨入朝堂渾水,一路升遷,從頭到尾想要不牽扯任何勢力關系,實在是太難了。

但對她來說,不難。

她是女子,在這裏,天生的性別弱勢,天生的低調不好出頭,任何勢力不會輕易招攬她,她也不用跨入紛爭,她只需要看好皇帝眼色,明白皇帝心意就夠了。

至於下一代皇帝誰來做,她這個不黨不朋的人,有能力,繼任者自然會看重,沒能力,就趁早辭官回家種紅薯。

她含笑,先戴個高帽子。

“李相和單司空所謂爭論,其實都是為民擔憂為民謀福,都是我等後輩感佩的對象。”

李相怒氣稍斂,對她含笑點點頭。單司空捋著胡子瞟她一眼,心想小狐狸越來越滑。

姚太尉冷冷轉開眼。

“下官剛才得了我主洪恩,允許開辦司空監。做的正是這培育新種的事情。”文臻笑,“下官建議,在司農監辟田種植一部分玉米。另外,京郊三縣每戶人家,都撥出三中之一土地種玉米,其余土地則原樣種植。但凡種植玉米的人家,朝廷給予適當補貼,且玉米所占種植土地不計入當年賦稅。”

單一令皺眉道:“京郊三縣土地肥沃,年年產出是要供應天京百姓的,而且你算過沒有,三分之一的賦稅不是小數,而朝廷年年要應對西番劫掠,要防備雲雷和南齊,軍備武事民生諸事,哪裏都需要錢……”

文臻笑道:“所以我們可以吃大戶。”

一眾臣子瞠目結舌。

難道還想給富戶加稅嗎?大戶被稱為大戶,可不是那麽好吃的。

文臻便笑,對皇帝施禮道:“陛下,司農監事事件件關系民生,自然應該多多與民同樂。臣建議那種植園冠上皇家名號,對外開放。屆時還想請陛下、諸位殿下和諸位老大人們撥冗前去視察。”

皇帝瞟她一眼,從她一臉的老實相上看出十二萬分的壞主意來,便笑道:“只要不惹出亂子來,隨便你去折騰。”又對單一令等人道:“這兩年扶持商戶,商稅雖減,總數卻多了。差不多也能抵這三分之一的種植免稅損失,可以先讓文臻試一年,多的卻不能了。”

殿中臣子們大多便不再說話,只有姚太尉忽然道:“臣以為此事還是需要慎重,臣聽尋回玉米種子的人說,他們帶玉米回來的路上,遇上暴風雨迷失道路,曾經一度斷炊,當時無奈之下,也有拿玉米充饑,確實味道不錯,但有好幾個人當即便吐了血。這東西到底能不能吃,還在未知之數,貿然種植,哪怕只是京郊農戶三中取一,萬一真是有毒的東西,也損失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