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權臣

魏鸞見到幼安郡主是在章太後出殯時。

從敬國公府回到曲園後,魏夫人親自安排養胎的事,魏鸞有了這座靠山,放心了許多,安然在府裏養胎。空暇時,或是與母親到樂壽堂陪祖母說話,或是母女倆到後園走走,或是趁著兄長難得回京,一家子關起門笑鬧,或是翻書調香去探周驪音,除此之外甚少出府。

直到章太後出殯,才不得已拋頭露面。

這是開國的頭位皇後,跟著先帝征戰江山的女人,又是今上的嫡親生母。即便有許多跋扈弄權之處,養出了章氏禍患,卻也沒少幫先帝排憂解難。為了皇家朝堂的顏面,永穆帝須以最隆重的喪禮送她下葬,再挑個極莊重的封號,撐起開國的門面。

所謂事死如事生,不能馬虎一星半點。

冬日天寒,梓宮能在宮中停靈許久,等到宮裏的法事做足,才挑著黃道吉日,出殯安葬。金絲楠木做成的梓宮經朱雀長街緩緩出了京城,宗室皇親、後宮妃嬪、群臣百官和百姓傾巢而出,跟在手執法器的僧眾後面,肅穆送喪。

魏鸞出自公府,又是曲園的少夫人,這等場合自然不能缺席。

好在隊伍走得極慢,與尋常散步相似,且冬陽暖照,除了要擺出哀悼的神情外,並不累人。長長的隊伍出了京城,往陵寢緩行——先帝葬於獻陵,太後與其合葬,陵寢早就修好了。禮部和工部亦在沿途搭設蘆殿,供貴眷們暫歇。

上自帝王,下至百姓,無人敢登車策馬,只緩步而行。

到得一處蘆殿,勛貴重臣們暫時歇腳。

盛煜與群臣百官同行,魏鸞則跟在魏夫人身旁,混在公侯府邸的女眷堆裏。蘆殿修成小小的隔間,夠坐五六個人,魏鸞才剛就著長凳坐下,就見前頭的周驪音借蘆殿遮出的蔭涼走過來,旁邊是甚少在京城露面的幼安郡主。

十八歲的大姑娘,隨了鄭王爺的英氣,生得身姿高挑,神采奕奕。大抵是在軍中住慣了,舍去女兒家慣用的釵簪珠環,只拿玉冠束發,青絲披散在肩,瞧著英姿颯爽。

魏鸞一眼認出來,起身施禮相迎。

周驪音走得腳步輕快,率先到了跟前,道:“走了好半天,這回能多歇會兒,前頭有解渴的清露,比這些瓜果好,拿過來你們嘗嘗。”說著,命寶卿將手裏拎著兩個提盒擺在小案幾上,揭開盒蓋,裏頭各有一罐清露和數個竹杯。

杯罐皆用青竹制成,雕刻得極為精致。

寶卿擺好杯子,清露自竹罐的圓孔裏倒出來,淡香四溢,聞著便知好喝。

魏鸞給伯母和母親各端了一杯,又打趣周驪音,“都搬到這裏來,前頭的人不喝啦?”

“這是我跟堂姐的。咱們喝不完,拿來同享難道不好?”周驪音說著,睇向旁邊勁裝利落的幼安郡主——因鄭王深得永穆帝信重,堂姐妹雖相處的時日不多,倒還算熟悉。

魏鸞方才已施禮拜見過,聞言又微微屈膝,“那該多謝郡主了。”

“少夫人客氣。”幼安郡主就勢接過話茬,“這趟回京時多蒙令兄費心,今日既恰好碰見,便過來同夫人道聲謝,算是借花獻佛。”說話之間,目光已瞟向了魏夫人,神情姿態皆十分和氣。

魏夫人忙微笑道:“那是他職責所在,郡主有心了。快請坐。”

正寒暄著,背後人影一閃,盛煜健步而來。

他原是與百官同行,冠帽下的衣衫黑底玄紋,巋然身姿在女眷裏格外醒目。到了跟前,瞧見幼安郡主也在,心中稍詫,臉上卻仍靜如深潭,只向魏鸞道:“今日還有一段路要走,身子撐得住嗎?”

“無妨,就當散步了。”魏鸞壓低聲音。

盛煜頷首,不便在此多待,微微俯身叮囑道:“若有不適,盡可借故退到道旁,盧珣備了馬車在小路那邊跟著,可送你回府。”因道旁的風拂動她鬢邊碎發,忍不住擡手,幫她捋到而後。

這邊夫妻低語,路對面的那排蘆殿裏,新安長公主倚欄而坐,正饒有興致地瞧向此處。

太後駕崩,皇後被廢,於長公主而言實在是從未想過的喜事。是以今日哪怕徒步送殯,她想著往後再也無需看章氏那兩位毒婦作威作福,心中甚是快慰。慢走無趣,因皇室宗親跟朝堂重臣們離得不遠,她還特地在人群裏尋到了盛煜的身影。

朝堂上身居高位的相爺尚書們,無不年過五十。

盛煜正當年輕氣盛,加之身姿頎長如載山嶽,那身震懾宵小的冷硬氣度也迥異於讀書出身的文臣,緩步前行時,實如珠玉耀於瓦礫,由不得人不留意。

此刻盛煜去尋魏鸞,長公主自然留意到了。

人前冷厲威重的玄鏡司統領,在妻子跟前卻俯身低語,擡手捋發的那一瞬,著實有百煉鋼化成繞指柔的意味,令人心馳神曳。只是大庭廣眾,新安長公主不欲盯得太明顯,只作隨意打量周遭之狀,目光暫且從盛煜身上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