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理學之亂(下)(第3/5頁)

“周遊列國遊說君王采納自己的主張,是應當應分,像這樣堵在門口威逼,理應重罰。”

“等京兆尹審完那一千多人,張湯包拯追查到火炮的來源。”

“阿政我以為你會讓人備好油鼎。”

嬴政冷冷的瞥了一眼殿外:“他們不配。” 這對於有些鬼魂來說是榮耀,他們真不配。

武曌點點頭,禮貌性的退了半步才轉身,走到門外一甩大氅和裏面的裙子,嵌著明珠和金絲的石榴裙抖出一片花海,身上玉佩琳瑯。居高臨下的看著這些儒生,跪都沒能跪成行列,一看就是缺乏演禮。

“都跪著呢?跪的很好,恰如其分。”

她身上沒戴什麽珠寶首飾首飾,頭上簪了一朵鮮花,發髻上斜佩一枚用綠松石、藍寶石鑲嵌而成的波斯風格寶石孔雀毛,脖頸帶了一串嵌有大顆寶石的項鏈,繡鞋上用金珠相連拼湊成花,僅此而已。

陛階前面是巨大的廣場,廣場兩側站了很多人。劉義慶和太史台的人各自手拿紙筆,就等著看誰記錄的更好,更妙趣橫生,用詞又更加真實可信。

皇帝們又跑來這兒湊全了,伏闋這種事,要麽皇帝退讓,要麽是大臣被打死,看看如今地府怎麽解決。

這麽一位美而盛放、氣度高華、略帶幾分英氣灑脫的美人走了出來。

理學眾人看到走出來這個女人,珠光寶氣,不怒自威。

當即一怔,我們在這裏伏闕諫諍,她往前頭一站,說這樣的話,倒像是我們在對她叩首。這可不行。匍匐在地的都坐了起來,跪在地上的也坐了下去。

劉邦淡定的吹了個口哨,漂亮是真漂亮啊。

忽聽身後有女人說:“都立起來了,我還以為這些鬼立不起來。”

好一句一語雙關。聽見這話的人紛紛擊掌叫好。

劉邦一瞧就樂了:“嘿。”婦好!

婦好毫不客氣的擠到最前排:“這些人能耐不大,膽量不小。”

儒生們站起來:“我們要求見閻君,怎麽出來一個劉瑾一樣的人!”

“地府禮崩樂壞,殺戮頻頻,人們互相坑害,都是因為你們翰林院挑動人心。”

“非但我們理學教滅人欲,就連老子野也說,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朱熹轉過頭去不看她,以此表示抗議,看這些理學門人也礙眼,又不能現場逃避,只能悶悶的生氣。要著書立說批判這種行為。

武曌等他們說道這裏,突然冷笑一聲,這一笑殺氣畢現,下方竟然靜了一刹那:“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老莊提倡少私寡欲,理學開口就是‘滅’,你們怎麽不學佛家,直接入滅去?閻君命我給你們講講人間的道理,這大可不必,你們既不知道國家耕戰鑄造等大事,開口就要給自己減免勞役,要罷黜百家獨尊程朱理學。

實際上你們連朱熹的話都聽不進去,心裏自成一派,滿心想的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要叫天下人閉目塞聽,再不然就拼盡殘軀血染白玉,玷辱了閻君聖賢之名,好成全你們鐵骨錚錚的美名。平生行為符合程朱理學又如何,你們是自己樂意如此,要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強加於人,這和西門慶有什麽區別。朕-真不必多費口舌。請都尉傳庭杖,成全他們便是。”

譯:死不死啊。

閻君們耐心的等調查結果回來,再做決定。

竊竊私語:“咱們還有聖賢之名?”

扶蘇來到這裏有些吃驚,這地方一向空曠,今日真是人山人海,或跪或站的一群人穿著樸素,散發著嚴肅而憤怒的氣息,而在四面合圍的看熱鬧官員服色各異,明明都是黑衣,卻有些人比別人更閃亮,有些人穿了紅褲子。萬黑叢中一點紅。

他看繞路已是繞不過去,直接穿過人群大步走了過去。

今日有些肅殺之氣,人間不是秋風,風中卻有些凜冽。

理學門人立刻反駁她:“一派胡言!”

“妖言惑眾!”

“豈能同日而語!”

“胡說八道,初衷不同目的不同,我們教人清心寡欲。”叨叨叨一大堆。

武曌想過從國家發展、科技發明、經濟流通等角度給他們講一講,布衣蔬食自給自足對國家發展沒有什麽好處。常常被他們拿來舉例的安史之亂和民眾物欲橫流沒什麽關系,甚至不完全因為皇帝昏聵不理朝政導致,官員們一個都跑不了。宋明的衰敗,也是君臣齊心協力導致的。這些號稱與君王共治天下——這口號就該殺——的士大夫,遇到國家衰敗,就嘀咕幾句朝有奸臣,沒有人願意負責。到不知道君臣在地府相遇時作何感想。

“我說了那麽多話,你們就聽見西門慶三個字?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他是什麽人,做過什麽事。”

理學門人:“……聽說過那個淫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