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理學之亂(下)(第2/5頁)

“我怎麽覺得他們像宋江似得。”

“比起宋江可差遠了。”

“唉,不該詔安啊!瞧我幹什麽,我說的是水滸傳。”

“你就看每次論功行賞都沒有時遷,就知道宋江決不能成功。”

劉邦:“嘖。”雖然兩軍交戰時從來不靠時遷這樣的人,但按照書中所寫,他排名應該往前挪幾十位。

施耐庵戴著鬥笠躲在角落裏,心生疑惑:他們怎麽不嚎啕大哭呢?

儒生們竊竊私語,現在對小說話本和評書也有管制:禁止成為閻君,禁止嫁給閻君、或與閻君談情說愛、或嫁給閻君的兒子、或娶閻君的女兒,全部禁止。只此一個項目,別的都允許。

“剛剛飛進去一個紅衣女鬼。”

“那一定是翰林院大學士。”

“連姓名都不詳,不知道她是什麽人。”

“那些人厚顏無恥屈居婦人之下。還不是李清照”話不能說,他偷偷喜歡李清照的詩,不喜歡她的事。

“有傳言說她是武周則天皇後。”

“不可能,還有傳言說元朝期間登基的閻君是唐太宗呢,這兩個消息必然有一個是假的。” “李唐皇室不在乎這些,但也不可能,我聽說他們格外的蔑視人間的皇帝,又鄙夷犯上作亂的臣子。如果是則天皇後,怎麽會蔑視皇帝?”

“仁兄認為她敬重皇帝嗎?她是自尊自貴,輕賤他人。”

點燃火炮的人只開了兩炮,就被拿著刀槍棍棒斧鉞鉤叉從翰林院側門中沖出來的小說家、趕來圍觀但是什麽都沒趕上的路人甲乙丙一腳踹翻按在地上。

小說家們拎著冷艷鋸青龍刀、扛著月牙鏟,拎著斧頭,舉著大叉子,還要對興奮的圍觀群眾解釋道:“這是我們寫作時觀賞的道具。沒拎過四十斤熟銅棍,寫的就生澀。”

路人想了想:“四十斤熟銅棍?輕了點吧。”我都用八十斤的。

一個宋朝鬼震驚的嘆氣:“四十斤熟銅棍啊,這是多少錢呢,好貴。”銅就是錢,這就是四十斤的錢打了一把武器,哇。

校尉震驚的鎖住開炮之人:“這怎麽一點殺氣都沒有,叫人每個防備。”

“哥哥,這火炮和人不一樣,在點火之前沒有殺氣。存在哪兒的時候也沒有殺氣。”一個殺手埋伏在路邊,容易被過路之人揪出來。一個火炮埋伏在路邊,那誰能發現啊!

跑來看熱鬧的匠作監中人驚的毛骨悚然,偶爾丟一把小刀還不算是事兒,丟了這麽大一個臼炮,那問責下來,恐怕我爹有監管不利的嫌疑。

湊上前去仔細看了看,顏色不是純銅,就放心的露出笑容。

等到溫度稍降下來,再敲了敲,炮壁厚一寸三分,最要緊的是伸手一摸,炮口下方沒有寫‘匠作、某年、火器局、某班、某某制’,這是承秦制始終如一堅持下來的。

匠作監出品的東西,大到神仙塑像,中到鐵索、弩機、桌椅,小到箭頭以及繪制符箓的紙,上面都要打上戳子。就連做甲胄,上面都有一片鎧甲上刻上制作者的名字。質量問題可以層層追查。

扶蘇匆匆忙忙趕來,只看了一眼就放心了:“不是匠作監。小作坊自己做的。銅色不正,尺寸也不是我們慣用的尺寸。”

校尉:“大人,那是當然,我就想要個火龍槍耍耍,到現在都沒到手,這犯上作亂的能弄著?”

扶蘇撩著衣服蹲在地上研究了一番:“質量不佳,再開一炮就要變形了。”

拈了一戳剩下的火藥聞了聞:“這火藥倒是好。你的火龍槍別著急,都排列了名號等著呢,慢慢做來。”配方似乎是對的,懂得這些東西的人可太多了,沒有什麽獨門秘方。

校尉:“多謝多謝。您是親自去奏明,還是我們上報?”

扶蘇還能怎麽選,當然是親自去,計劃好回頭告誡所有的工匠,禁止在外面接私活,要開始抓了。

幸好已經做了周密的準備,這些人的道德是否出眾,和他們想不想犯上作亂毫無關系。就算是一片真心滿腔正氣,他們實際上在做的事,依然是試圖幹擾、改變陰間國策,以布衣的身份要求陰間從上到下改變制度和風氣,一切按照人間的去辦,可笑。要求減免勞役這一點尤為可笑。孔子所說的天下大同,更是鏡花水月,一母所生的皇子尚有聰慧愚鈍之分。

閻君:“你去給他們講一講道理。講得通就散了,講不通就再試試。”

武曌問:“我講的道理雖好,他們聽不進去。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之前的周公、老子都不作數。”

閻君:“不用你勸退他們,去辯論思想,互相了解。理學之人只讀理學經典,對其他的書都不甚懂,一味的排斥。你的的學問淵博,勝過他們十倍,試試給他們點撥通達,叫他們曉得什麽是博學。”這才是成立翰林院的初衷,讓百家爭鳴,開啟民智,把那些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現在少有人知的思想精華拿出來,叫人們都能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