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第4/4頁)

一場隱約針對武曌的批判就這樣消弭與無形,眾人滿心疑惑的散會,心裏思索著郭後這麽做到底對不對。

被盤問的對象改成了李純,眾人都問他,郭貴妃當年有沒有勸勉過皇帝?

李純:“……有吧。我年輕時勤政,不用她勸說。”

這邊在嚴肅的談論皇後的職責,以及如何把握好界限,為什麽我們就沒有文德皇後那麽好的皇後。不幹政還勸諫,美貌風流,有詩情畫意,體貼入微。

羨慕太宗!*9

李世民急匆匆的走了,如今諸葛亮、周瑜、荀彧代表魏蜀吳三方在一起編撰三國志!號稱要盡量還原當時三國的真實情況!他雖然能看到文本,卻更想聽聽他們議論的內幕,那一定非常有趣!劉備、孫策孫權、曹叡在旁喝酒聽著,互相約定不參與討論。

另一邊武曌緊緊的盯著李治,看他神色微微遊疑,心中的念頭越發清晰,皇帝一定在外面打著盯緊人間消息的借口,偷偷的尋芳獵艷,甚至很有可能置辦了外宅。這種他幹得出來,他太花心。

李治不覺得觀賞歌舞有什麽問題,但問題是,跳舞的人是趙麗妃,就是唐玄宗的趙麗妃。

他也是口花花了一下才認出來,這就有些尷尬。

“難道媚娘不認識我了?為何一直盯著我看?”

武曌微微一笑:“看陛下榮光煥發,有些認不出來了。人間事的消息如此之好,讓你好快活。”

“你方才那番話說得好,令人信服。我為你高興。”

武曌剛要說話,李旦在窗口冒出來:“我娘說的真好!!我也想說這話,可惜笨嘴拙舌,沒趕上”

李治眉開眼笑的去捏兒子的胖臉:“那是當然,你們那有她能言善辯?她辯才無礙。”到讓我想起來當年,當年王氏蕭氏和她三方互相誣告,我誰都不信,直到媚娘明白我真正需要什麽。

武曌現在也不好發難,在自己也能自由的離開帝鎮之前,這些事還需忍耐。笑了笑,把這件事含混過去。

……

漢武帝不在帝鎮中,他受邀去太學參加盛會。衛子夫騎著牛在帝鎮外迎了他,二人又騎牛往太學而去。“怎麽不置辦牛車?”

“唔,太學門外停不下來。”

韓愈已死,一生全節,死後也順理成章的稱為了太學的教授,每年開課就可以啦。這盛會正是為他舉辦。

衛青也帶著妻子來了,二人一見面:“姐夫!”

“姐夫。”

被李昭摟著肩膀路過的柴紹疑惑的看了他們兩眼,這種稱呼略有點奇怪呢。小聲對公主說:“好啦,別摟我肩膀,太學中莊嚴肅穆,和街上不同。”

李昭把手放了下來,嘆了口氣:“哎~”

衛青又介紹自己身邊的朋友:“李太白,王摩詰。” 他很喜歡和文人交朋友。

衛子夫假笑道:“是‘衛青不敗由天幸’的王維麽?”

劉徹也冷冷的問:“是‘衛青謾作大將軍,白起真成一豎子’的李白麽?”

二人說完,一起盯衛青,心說他這個婉轉柔軟的脾氣到底能不能改了?就算不仗官職欺人,也該無視這兩個歷史觀有問題的詩人。

二詩人深覺尷尬,王維還好一點:“上天所幸難道不好嗎?我只是……李廣數奇(流年不利,運道不好)乃是漢武帝的見解。”為了押韻,只有他押韻啊!我那不是誇李廣,我是借古喻今,我也懷才不遇啊!詩人哪能無病呻吟說自己好棒棒但是沒人要,要麽寄托古人,要麽寄托怨婦。哦,敢於直說自己委屈可憐沒人愛的有一個,孟浩然一句‘不才明主棄’,就惹怒了玄宗,被勒令滾蛋。

李白無話可說,這詩是他寫的,盛贊哥舒翰,哥舒翰當年籌建神策軍,和太宗的天策軍交相輝映,他是真居於厚望。沒想到哥舒翰不僅投降……還作為降將被殺了。摸摸胡子:“識人不明,對哥舒翰給予厚望。二位將軍都在秦漢強盛之時出兵,本以為哥舒翰可以力挽狂瀾……”

劉徹懶得聽他們解釋,瞥了一眼衛青,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