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第3/4頁)

擲了六爻,看著卦象:“你只管放心,她不會這麽做。”

郭子儀和他關系挺好,質疑道:“山下有險,險而止,蒙。” 他雖然不精通易學,也知道這是山水蒙,主要講的是蒙昧需要啟發教育,並不是一定會做某種事。總體來說雖然向好,卻不是板上釘釘。

李泌這次沉吟了一會:“你也知道,有些人預測未來,靠的不是閉門造車,而是掌握了足夠的訊息,多方打探,把對方的性情都計算在內。我不算卦也是一樣的答案。郭太後的性子和你有些相似,堅定,謹慎,忠誠。有人有心勸進,她沒有聽。”

郭子儀這才松了口氣,不用再考慮如何躲藏了。一個忠臣最尷尬的事,莫過於後代謀反,還給自己追封成皇帝。

李泌笑笑:“我雖然對易經深有研究,並不拘泥於此。”豈能什麽事都聽憑占蔔,不分析,那和我和王凝之有什麽區別?他拿著書看了看,竟然有兩本是自己沒有的書,快樂。

他父親十分仰慕南朝沈約、任昉等藏書家,很喜歡買書藏書,遇到新書必然求購。李泌除了繼承這份家產之外,以買書為樂,做了系統性的整理:經部書用紅色牙簽,史部用綠色牙簽,子部用青色牙簽,集部用白色牙簽。全部加蓋‘鄴候圖書刻章’和‘端居室’,藏書三萬卷,號為書城。韓愈都很仰慕,只可惜李泌子李繁,因事被賜死,三代藏書散佚。李泌對兒子死都不怎麽心疼,就心疼那些自己親自整理蓋印的圖書,那可不容易!

兵法類的書都在子部,拿了青色牙簽夾在裏面,歸類放好。只有好朋友才能見到他這份藏書,李泌欣然道:“三萬卷藏書重新購回不少,待到將來,帶李倓和他哥哥來看,依然壯觀。”

他現在已經改口避諱,不再稱陛下。

……

宮中的確有人為郭太後謀劃臨朝稱制。

郭太後大怒:“要我仿效武後嗎?太子年紀雖幼,仍可以選擇良臣輔佐,我何必幹預外庭事務。”

消息傳到陰間,輾轉到了帝鎮,皇帝們無不暗中嘉許。

那小眼神都往武後那邊瞧,話雖未明說,意思卻很明了——你看看人家,你再看看你,哎喲我的天哪,你讓我說你什麽好?

其實是不敢說。

武曌看出來這高祖夫妻太宗夫妻似乎都想以此指責自己,心裏一動,不由得賭一把,就賭李湛將來不會是個好皇帝!她搶先發難,一拍桌子:“真是無稽之談。”

李治嚇了一跳:“哇,幹什麽。”為什麽突然發脾氣,難道我最近去觀賞美人歌舞的事暴露了?不能吧,就算她耳目眾多,現在人人都有事要做,誰為她跟蹤我?我也沒幹什麽嘛。

武曌對於陛下突然被嚇到這件事,也覺得奇怪,陛下的膽量很大,城府也很深:“郭氏鼠目寸光!貽害不淺!”

李世民真有些生氣,沉聲道:“何以見得?”

你這就有點找揍了,我還沒說你,你倒來了一招惡人先告狀?郭氏不問政治,如何鼠目寸光?

武曌坦然道:“太宗陛下,容我細細道來。自古以來臨朝稱制的皇後不少,西漢高祖呂太後、孝元王太後(王政君)、東漢章德竇太後、和熹鄧太後、安思閻太後、順烈梁太後、 桓思竇太後、 靈思何太後。北魏文明太後,靈太後。在這些婦人其中,呂太後、鄧太後、文明太後可謂世之翹楚,我早年也很優秀,只是一時間沒有把持住。郭氏不想著這些好榜樣,偏偏只看我?”

又拍桌子:“效仿我又如何?她兒子不肖,自己年富力強,知道如何理政,偏偏為了虛名束手,坐視朝中局勢逐漸混亂。王守澄一閹人執掌朝政。郭氏身為太後只管受用,拿著不幹預朝政來沽名釣譽。皇帝敬奉的珍品、修造的宮殿悉數笑納,和李恒一樣大擺排場,巡幸山林,連一句諫言都不說。難道這樣的無為是對的麽?唐朝的賢後迄今為止唯有文德皇後一人,婆母當年可不是這樣的。”

李淵:雖然她在混淆視聽,但是好像沒錯。

竇惠:我剛想罵武媚娘,又被她解釋過去了。

李世民:……好像有點道理?

長孫無病:呵。這番話說的確實沒錯,當貴妃時不敢幹預朝政,當了太後難道還不敢管兒子?

李旦:我慫就對了。

其他人仔細想了想,好像是這麽回事,她是應該勸勉兒孫。奇怪,被則天皇後這番話一說,郭太後那份謹慎端莊忽然化作煙消雲散,真有點沽名釣譽但暗戳戳的享樂的感覺。

就好像一個地方遭遇了瘟疫,刺史卻跑去開宴會擺出一副歌舞升平的樣子,表面上說的是鼓勵大家,安定人心,實際上就是想著不做不錯,假裝無為而治,生死有命。結

果好的了嗎?那必然好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