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第4/4頁)

李靖和李勣支持這種說法,一起點頭:“正是正是。”倘若淩煙閣上的人湊全,都得點頭。

諸葛亮又謙遜了一會,談一談兵法,談一談人間的局勢——諸葛亮現在正在人間當都尉,恰好是河朔三鎮之一。

聊來聊去,說到了《三國志》的部分情節的真偽。

陳壽寫《三國志》的時候,說“亮將略非長”(他不善於打仗)

李世民帶著魏征和房玄齡等人給前朝修史時,把陳壽寫的非常混蛋。說陳壽寫書時收錢了,收錢黑諸葛武侯,是個水軍。說陳壽他爹是馬謖部眾,馬謖被殺,他受刑。說諸葛瞻和陳壽本人有仇。所以這史書一點都不公允,說我偶像不懂將略,就是黑他。把陳壽寫的和許敬宗差不多。

很可惜,在史學界中,三國志的地位還是略高於晉書,畢竟前者是晉朝修的,而後者距離將近三百年。

諸葛亮笑道:“若要品評三國志的真偽,焉能聽我一家之言。”

“我相信武侯不會文過飾非。”

“周公瑾和荀文若早就有意與我同修三國史,等將來修好之後,贈與閣下。”三方的大致情況沒錯,可是有些小細節,派系和立場等諸多微妙的影響,三國志寫的不夠詳盡。

李世民快樂的答應:“幸甚。”

……

畫中山裏住著諸子百家,這些年又漸漸走了幾個人,他們的書籍失傳,留下來也可以,但沒什麽意思。還有幾個人在地府中尋了職務,繼續默默的繼續著書立說。不論是否有人觀看,不論這些理論性的文章風行的程度不如食譜菜譜,都要堅持寫。

孔丘走到哪裏,身後就落下一地的祭品,不多,肉幹面餅和酒而已。

回到自己家裏,清理開門口那些堆積如山的祭品,艱難的進屋,展開那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欣賞了一會,嘆了口氣,陷入深思中。唐朝很重視教育,除了太學和國子學之外,還有律學、醫學、書學、算學,都重點提倡,比此前二三百年優越。地方上也有州學、縣學等官方學院。學的東西也沒有錯。可惜啊,皇帝不肯尊禮而行。出門時有些人還說,如果孔子看到這一幕會怎麽想?

孔丘氣到發笑,早說了,皇帝要聽雅樂,要盡到皇帝的職責。做不到就會天下大亂,我也說了。諸侯王的地方不大,聽的宋樂雖然銀蕩,但比不過唐朝的音樂,都導致亡國之患。何況富有四海的天子,親自去創造音樂。

如今的皇帝雖然尊奉儒家,但從上到下,沒有人願意依禮而行,那到底祭祀我幹什麽??

之前那個住在遠處,每天鋸子吱吱吱,錘子哐哐哐,鑿子啪啪啪的工匠鄰居終於走了。每逢墨翟離開畫中山,他都能清清靜靜的回來,在家中思考最近出去雲遊的成果。

墨翟剛來這裏時,把那房子拆了蓋,蓋了拆,在這清清靜靜的山裏幹了一百多年的裝修。

只有莊子住在他家附近,其他人紛紛搬家。

畫中山裏現在有四大富豪。

排名第一的就是文宣王孔丘,天下文官祖,從皇帝到讀書的學子,人人參拜。收到的祭品囊括了從太牢到裹了白面皮的雜合面饃饃,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祭品,要什麽有什麽。

第二是管仲。雖然有一部分無知商人為了誠信啦、義氣啦、別人都搶不了啦等原因去參拜漢壽亭侯關羽,但大部分的大商人都連著管仲一起拜。在這個商人不容易做官的年代裏,能兼顧高官和巨富兩大身份、歷史早期最有名的商人,他厲害。連珠寶玉石都供在他的畫像靈位前。

第三是孫武,各地都有打仗的危險,比起厲兵秣馬,學習兵法,操練士卒,去武廟拜一拜更容易。

在人間神明的地位來說,孫武比管仲高,可是拜管仲的都是商人,有錢啊。

第四是道教四子,莊子是其中之一。

……

張若虛、王勃、駱賓王、李白和孟浩然、汪倫、杜甫等唐代詩人和古代的詩人們一起聚會。

詩人們常常聚會,談論政治,談論文學,談論一切在人間能談的以及不能談的事情。

聚會時人多時上百,人少時也有幾人,完全取決於是否放假。

談起剛剛去書館看書,看到杜甫生前全集最多,就議論起到底喜歡他那一首詩。

杜甫:“太白的每一首詩我都喜歡。”

李白:“我喜歡那首,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他現在不用買酒,天下所有喜歡他詩的人,都以酒祭奠!!根本喝不完!!

天南海北的酒都能從天而降,太爽了。

曹叡作為詩人位列其中:“國破山河在更為感人。”真是紮心。

他的詩稍遜,產量也不高,但他俊美又闊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