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春衫(第2/2頁)

她粗陋的認識,不會局於文字上的解釋。

所以,她理解到的意義是一副圖景,常年困於泥淖的燕雀,忽聽金鐸撞鳴之聲,振翅奮起,繼而化為鷹鶴,直沖雲霄。

是時洛陽天高雲淡,疏朗清明。

“蠢物。”

張鐸幹冷地吐了兩個字。

除了三分斥責之外,剩下的竟是七分失落。

這世上,慧明如陳孝,赤忱如趙謙,他們都能聽明白他其意所指,但他們永不會認可他。

於是他很想眼前這個女人聽明白他在說什麽。

奈何她不識字,沒有讀過一日的書。

所以,被他罵了就悄悄的,不敢大聲說話。

“席銀。”

她受了重話,突又聽張鐸喚她,忙輕聲應道:“在。”

“從明日起,江沁教你識字。”

“奴愚笨……”

“愚笨就苦學!”

她被他吼得肩膀一瑟。

“是……”

“從《急就章》開始識起。千把個字,一日百字,十五日為限,我會親考。屆時若一字識寫錯……”

“奴不敢!奴一定用心。”

***

席銀習字的日子,過起來如流雲翻覆。

江沁入不得清談居,便在矮梅下搭了一座石台,書刀,研,筆,官紙,都是張鐸給的,江沁不能私用,便用一枝梅枝為筆,以清水為墨,石台為紙張,教席銀寫字。

那本《急就章》是張鐸臨摹皇象章草的寫本,去蠶頭留燕尾,凝重、含蓄,筆意多隸,筆劃雖有牽絲,但有法度,字字獨立內斂。橫、捺、點畫多作波磔,縱橫自然。

但其用筆之力過於剛硬,極其不適於女子臨寫,江沁原本說替席銀找一本楷字本,張鐸卻不準許。而席銀也有幾分執意,寫不像就拼命地寫。光一個“急”字就寫了百遍有余。

一晃十日即過。

女人手中的字跡,不過是筆畫架構端正與否的差別。

而清談居外,卻是風雲變化。

雲州城一戰,龐見大敗,鄭揚留下的十萬大軍,幾乎折損怠盡。

劉必親臨雲州城,叛軍士氣鼓舞。直入霽山山麓安營紮寨,劍指洛陽的最後一道關隘。

前線軍報傳回時,皇帝在太極殿上當殿驚駭嘔血,被擡送回寢殿。

張奚與尚書令常肅立於太極殿外。

流雲如綢,頭頂失孤的燕雀之輩,哀鳴盤旋。張奚望著地上苔蘚潮濕的青縫,沉默不語。

常肅道:“中書監的杖傷還未痊愈?”

張奚握拳道:“尚書令有話直言。”

常肅道:“你我皆不熟軍務,連曹錦的軍隊馳援不急都算不到……這實在是……哎!”

他憤而拍股。

“雲州城已破,我等該為陛下上何策,難道真的要南渡遷都?”

“失洛陽則是失帝威,萬死之言,你也敢說!”

“那大司馬有何良策?”

張奚仰面而笑:“陛下曾遣你去撫問過中書監的病吧。”

常肅一怔,而後斥道:“豎子,狂然無禮!”

“那你為何又要問他的病況。”

“我……”

“呵……”

張奚輕笑了一聲,跨下玉石階,走進流雲影下。

“你也無非是看著,雲州城被破,叛軍逼至洛陽,放眼朝上,除了那豎子,再無人可倚吧……”

常肅跟下玉階道:“話不能這麽說,此乃國之生死存亡之際,若他能擔平叛之大任,其罪自可旁論。”

張奚轉身道:“枉你也是剛毅直言之輩,竟也說出此等無道之言。他上逆君威,下結逆黨,此等大罪,死有余辜,怎可旁論!”

常肅上前一步,懇道:“張司馬,我知道你視中書監為你張氏逆子,但我們為臣者,忠的是君,國之不國,何來君威可言啊!”

張奚頓下腳步。

一只孤雁哀鳴著飛過二人的頭頂。

天風之中竟然帶著一絲淡淡的血腥之氣。

張奚突然仰頭笑了一聲。

“尚書令,你知道,中書監讓吾子帶了一句什麽話給我嗎?”

“何話?”

張奚望向那只孤雁。雁身背後是孤獨的九層浮屠,金鈴寒聲,風送十裏。

“他問我認不認:浮屠塌,金鐸墮,洛陽焚。”

常肅一愣,旋即道:“竟狂妄至此!”

張奚閉上眼睛:“尚書令。你說,我該不該認。”

常肅張了張口,不知如何應答,太極殿外,宮人肅穆,但幡旗影亂。

張奚笑了一聲:“你早已不是第一個言不由衷之人了。不過有一句話,你是對的。”

說著,他睜開眼睛:“我們忠的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