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3頁)

於是謝玉璋的隊伍一路行來,便一路陸陸續續從幾個皮貨商的囤貨之處直接提貨,陸續發放。

婦女們拿到熟皮子,便開始動手縫制皮襖了。自然是先縫自家的,待自己的縫好,有那隊伍裏的單身漢尋來,收三五十文錢,便也幫他們將皮子縫成襖。

這東西不須像縫衣服那麽精致,粗線縫制成衣襖的形狀,人能穿就行,一件一件的動起手來也快。

越往北走就越冷,可大家夥摸摸身上的厚襖,再摸摸包袱裏還沒上過身的羊皮,心裏面卻比當初離開雲京的時候安定多了。

有寶華殿下仁善,有袁家令務實,有王校尉老實可靠,這前路好像也沒那麽可怕了。

啥,你說馬校尉?你沒覺得他面相又刁又厲害嗎?我跟你說,叫咱閨女們可躲著他點!

到達涼州界碑的那日,天上飄起了小雪。下雪日倒是不冷,只是地上漸漸鋪了白色,有些滑。

謝玉璋在馬車裏靠著熏爐閉目養神,車子忽然開始減速,漸漸停了下來。

謝玉璋睜開了眼睛。

“殿下。”車外響起了馬建業的聲音,稟告,“河西節度使派人來迎駕了。王爺和五殿下,還有大人們都去前面交洽了。”

謝玉璋問:“來的什麽人?”

馬建業說:“聽說,是李大人的公子。”

“李四郎嗎?”

“末將不知。”

在那些人面前,馬建業官卑職小,不過是個校尉,連聲“將軍”都當不起,他不知道也不意外。

但謝玉璋也不想讓他有機會去那些人跟前露臉,她說:“你請袁令去前面打聽清楚,來的到底是誰?”

馬建業領命去了。

過了片刻袁聿騎著馬過來,隔著窗子回稟:“來了兩位將軍,是李大人的公子李四郎,另一個是李大人的義子,排行十一的。劉將軍正在與兩位李將軍交接。”

和親隊伍一路行來,都於當地就食,亦由當地護衛。這樣一來,這一筆路上的費用,就由中央財政轉嫁給了地方財政。

前面護衛了他們一路的劉將軍到這裏,只要將這一支長長的隊伍交給河西節度使派來的人,就算是任務圓滿完成了。

車廂裏,謝玉璋半閉的雙眸緩緩睜開。

李固來了。

上輩子,他也來了嗎?

謝玉璋不知道。

上輩子到了這裏的時候也下了雪,地上有泥,馬蹄踩上去會濺起來。

前面的事自有王叔和五哥應對,謝玉璋踩著簟席進驛站,誰也沒見著。她也不關心。不管李銘派誰來接,又派誰去送,她都不關心。反正她是公主,女眷,本就不必非得和那些人照面。

有王叔叔和五哥就夠了。

到了涼州城,李銘為她辦了宴席她也沒出席,懨懨地躲在房裏,半點交道都沒有跟那些人打過。

足足過了一炷香的功夫,那些人才交接完,有馬蹄聲漸近。

很快在她車旁停住,有人飯鞍下馬。青年男子的聲音響起,自稱是李銘之子李啟,特來迎駕。又說前面十五裏便是驛站,今日下雪路滑,請公主殿下早些停駕驛站,早作休息。

因著下雪,外面天有些陰,光線不好。偏謝玉璋的車廂裏還點著燈,隔著簾子向外看,只影影綽綽看到一前一後兩個人。只大致能看出李啟後面那人正是李固,想要看他神情態度,卻看不清了。

謝玉璋謝過李啟,想了想,終究不肯放過任何跟李固見面的機會,不顧禮儀地將竹簾掀起一條縫,露出半張臉,故作驚喜地問:“後面可是十一郎嗎?”

半張芙蓉面,足夠看呆住李啟。

李固卻似乎與在雲京時候不太一樣,他擡頭應道“正是,見過殿下”的時候,雖然身上未著甲胄,卻如新開了鋒的刀刃一般凜冽。

謝玉璋捏著竹簾,竟屏息了一瞬。

李固在京城的時候,果然還是刻意收斂著來了。他此時縱然還年輕青澀了許多,也掩不住他作為李銘麾下第一殺將的鋒芒。

只是他與謝玉璋也算是故人重逢,他的問候卻如此言簡意賅,不,他根本連問候都沒有,他只是在回答她的發問而已。

謝玉璋便知道,李固此時,還有顧忌。

她瞥了一眼李啟這個短命鬼。

李啟的個子比他爹李銘高一點,但造型一般無二,敦敦實實的,相貌也如出一轍,天生便帶著些土氣的味道。城府、氣勢又遠不如他爹,老虎的兒子,只是只大貓。

但即便這樣,李固都得站在他身後半步的地方。

未來的皇帝,此時還屈居人下。

謝玉璋勾唇笑了笑,道:“沒想到還能見到將軍。天冷呢,將軍們快些上馬吧。”

說著,放下了竹簾,甚至從裏面推上了窗子。

車隊得了啟程的命令,硬木的車輪又轉動起來。

只李啟還呆著,被李固喚了兩聲才回魂,一把捉住李固的手臂,驚問:“那個就是寶華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