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愛情?

To be or not to be, it is a question.(生存還是滅亡,這是個問題。)愛,還是不愛,這也是個問題。

過去的時代已經過去,它們能夠給我們這個時代很多啟發,包括對愛情的啟發。那麽,什麽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愛情?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清楚“我們這個時代的愛情是什麽?”換言之,我們就要搞清楚這個時代的愛情現狀。可以說,這是一個——很會愛,指愛的形式與示愛勇氣;又不會愛,指愛的深情;很懂愛,指愛的知識;又很不懂愛,指愛的平淡與真實——的時代。就這個時代有別於以往時代的愛情現狀而言,根據生活的積累和媒體的資料,愛情大概分為如下幾種類型。

其一,缺乏戀愛。現在的青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被現實的房子呀、車子呀、高收入工作呀等問題牽引著,沒怎麽戀愛就被父母因為對方的條件而要求結婚或者要求分手。有的學生曾在群裏說,只要對方靠得住,有能力,有上進心,有責任感,暫時沒有房子、車子,自己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父母不能接受。所以自己的婚姻自己也無法做主,像父母要自己結婚而不是自己要結婚一樣。

其二,不會戀愛。現在的青年,在愛情電影電視節目、愛情小說和愛情心理網站中流連忘返,就是難以真真實實地去談一場戀愛,去愛一個真實的人,去接受一個真實的人的愛。網絡的存在使得愛情的虛幻感更加強烈,征婚節目的存在也是現實世界戀愛之難的某種證明。有的甚至不談戀愛,喜歡獨身。所謂“我喜歡一個人”,不是喜歡一個愛人,而是喜歡自己一個人生活,認為自己是最完美的愛人。我聽說某名校有個40多歲的女老師獨身很多年了,她也蠻漂亮,也不是怨婦型的女人。她不是恨男人,而是覺得一個人也可以幸福,為什麽一定要兩個人呢。這樣通達的獨身觀念是不多的,畢竟她是高級知識分子。

更多選擇獨身的人不是主動選擇,而是出於無奈,尤其是女性。年輕時幹事業沒考慮婚事,年紀漸長待遇不錯,又不願意選擇比自己弱的人,漸漸就“剩”下了。大城市的“剩男”有類似情況,也有的迫於高房價而無奈獨身。獨身現象在高校不少,被看得很淡,這和大學的人文精神與自由氛圍有關。但若是在中小學或其他單位,肯定被議論紛紛。

其三,不敢戀愛。因為受過傷害而不敢開始新的戀愛。這是一個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強的時代。之所以說其弱,是因為無論是戀愛的分手,還是夫妻的離婚,都對一方或者雙方造成了傷害,相處的時間越長,傷害就越大。所以越沒心沒肺的人,越容易渡過難關;越深情的人,越難以擺脫,有的甚至是幾年之後才慢慢從陰影中走出來。之所以說其強,是因為這個時代的壓力大,誘惑多,如果你都能夠堅持真愛,堅持自我,堅持反思,那麽你就是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個可愛的人。

其四,暗戀。這或者是單相思,或者是雙方都有感覺,有意思,但因為自尊、顧忌或者其他原因,沒有一方先挑明,最後也只能無言地分開。有些大學生就是這樣的戀愛模式。其實怎麽說呢,有時候愛就是一句話。如果你覺得很多話要說也可以寫信,沒什麽大不了的,對方又不是老虎!

其五,追求完美愛情。有的文章說“為了追求完美的愛情,要做好獨身一輩子的準備”,我看了覺得好玩。想想歷史上、現實中哪個人的愛情是完美的呢?幾乎沒有。尤其是娛樂圈,有人被“完美”地宣傳了一下,很快就傳出分手或離婚的消息。所謂“完美”觀念,一是,你要找到那個完美的“他”(“她”);二是,對方也要把你當成完美的“她”(“他”);三是,你們要把愛變作和諧生活和精神對話、精神旅程。此三者缺一不可,否則就不完美了。追求完美其實是害怕殘缺,害怕失去,其心理根源是脆弱與恐懼。即使是魯迅、沈從文、巴金,他們也不會覺得婚姻完美。因為婚姻就是生活,生活是不完美的,而且他們也不以完美為念,而是注重真實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呢!或者說,愛情沒有完美,只能盡量接近完美。

其六,老少戀。這分為師生戀和非師生戀兩種。趙薇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也講述了一個師生戀老少戀的故事。根據趙薇的自述,故事源自她的親身經歷。她為了他天天去聽他的課,啃那些很抽象的理論書,想與他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只不過那位老師婉言謝絕了她。現實生活中實現不了的,她就讓它在電影中實現。結合民國的例子,老少戀至少表現為如下幾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