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歸鳳求凰繾綣意,時人寥寥不復聞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

今天,我們要來講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故事,我們講這個故事,當然是把它作為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來講的。但巧的是,就是前不久,七月三十號與七月三十一號兩天,中央電視台十套科教頻道的《百家講壇》,當時正在播放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的《讀史記》,其中也講到了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故事,但他卻講了一個“謀財”與“劫色”的故事。這樣問題就來了,這個卓文君和司馬相如,它到底是一個美麗的愛情與婚姻的故事呢?還是一個醜陋的謀財與劫色的故事呢?這個問題不解決,恐怕我們今天也講不下去了。

王老師是學界前輩,我作為後學對他很欽佩,尤其是他在央視十套主講的《王立群讀史記》,我經常看,說實話,學習到不少東西。但有些內容和觀點,作為從探討的角度上去思考,我不能苟同。比如說,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故事,王立群先生說這是一個“讓人惡心的劫財與劫色的故事”,說“流傳了兩千年的美麗的愛情故事其實不過是一個美麗的騙局而已”,這種說法,我認為,有“故為驚世之語”之嫌,不論是於情、還是於理都是很難說得通的,也是很難以服眾的。

口說無憑,分析為證。我們來看一下王老師的論證過程。

王老師主要根據《史記》、《漢書》和《西京雜記》的記載,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分兩講,即《琴挑文君》與《情變之謎》兩講,來講述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

在《琴挑文君》裏,即相如文君故事的愛情階段,王老師重點突出了司馬相如對卓文君以及卓文君的父親卓王孫的騙婚過程。說司馬相如是成都人,原來家裏還是較富裕的。曾在漢景帝朝做過郎官,後隨梁孝王去做了一段時間文學侍從。後來辭職不做了,回到了成都。這時,家裏已經很窮了。他就跑到臨邛,就是現在的四川邛崍,和他的朋友,當時的臨邛縣令王吉,演出了一出雙簧戲。王吉先是給他配備了香車寶馬,一身行頭搞得漂漂亮亮的,又把他安排到縣裏最好的賓館裏,然後每天去拜訪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則故作姿態,縣令來拜見,也不接見。王吉還就鍥而不舍、恭恭敬敬地每天都去拜見,這下,縣裏的富豪之間一下子就傳開了,說有這麽一档子事,有這麽一個名人叫司馬相如到縣裏來了,縣令天天去拜見他也不見,不知道是什麽來頭。這個縣裏最富的富豪就是卓文君她爹卓王孫,據王立群先生說他當時是全國首富。這個卓王孫就置辦酒席,將司馬相如和縣令王吉請到家裏來坐客,司馬相如就欣然而往,在席間彈了一首琴曲叫《鳳求凰》,打動了在屏風後偷聽的卓文君的心,當夜,卓文君就夜奔司馬相如,也就是跟著司馬相如私奔了。說卓文君跟著司馬相如回到成都傻眼了,因為這時司馬相如已經很窮了,《史記》記載他“家居徒四壁立”,窮得就剩四面墻了。王老師說卓文君看到這個現實,知道受騙了,但沒辦法,只好回臨邛跟老子要錢,卓王孫正在氣頭上,聲稱要跟女兒女婿斷絕關系,一個子兒也不給。卓文君和司馬相如就對著老丈人家開了個小破酒館,文君當壚,相如跑堂,擺開了架式,生意熱鬧得跟同福客棧一樣。這卓王孫最後丟不起這臉,只好認了女兒女婿,又給了大量的錢財,司馬相如這才和卓文君回來成都,過起了富裕的生活。

在《情變之謎》裏,也就是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婚姻階段,王老師主要根據民間傳說,講了司馬相如被漢武帝重用之後,曾兩度想要拋棄卓文君,但都在卓文君義正辭嚴的譴責下懸崖勒馬,並最終維持了他們的婚姻生活。王立群老師分析,司馬相如之所以最終沒能走出背叛卓文君的一步,關鍵之處和他追求卓文君一樣,都在於一個“錢”字。王老師還提供了一條佐證,那就是他認為司馬相如在受漢武帝賞識重用之後,還是不喜歡在官場上向上爬,關鍵也是因為他擁有卓文君的雄厚的物質生活財富,不需要再到官場裏去打拼了。

總之,不論是《琴挑文君》還是《情變之謎》,不論是司馬相如追求卓文君的愛情階段,還是司馬相如背叛卓文君的婚姻階段,對司馬相如來說,其一切行為的最終目的,也是最開始的出發點,王立群老師認為都是一個“錢”字,所以這場“熙熙攘攘,為錢來往”的愛情與婚姻完全是一場美麗的騙局而已。

我們不妨來看一下,王立群老師在這兩講裏主要提出的五大論據。

第一,“陰謀與愛情”。也就是說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是一場陰謀與愛情的故事。王老師重點強調了司馬相如與縣令王吉確實是先策劃,後得手,用欺騙的手段獲得了卓王孫的財與卓文君的色。最後當文君跟著相如私奔到成都,看到“家徒四壁立”的殘酷現實時,才明白了這是個騙局,也就是說明白了相如是用了欺騙的手段,但此時為時已晚,王老師給出了文君當時的兩種選擇,一是戳穿騙局,二是幫助隱瞞。最終文君選擇了第二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