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T 一切經歷都不會白費(第2/6頁)

她開始向我吐露她的小煩惱:

“再過一年多就該畢業了,可是完全不確定自己能找什麽樣的工作……”

“其實不用著急啊,我覺得你的綜合素質還是挺強的,到時候多投投簡歷,一定能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的……你現在有大概的就業規劃嗎?”

“有啊,我想進媒體,如果能進像咱們單位這樣的媒體就好了,感覺很有情懷,大家都懷著新聞理想在做事的感覺。”

我當時被她說得一愣——除了那種正式的、需要談一些口號的大會,我已經很久都沒有聽過,也沒有想過“新聞理想”這個詞了。這是一個太遠太高尚的詞,我幾乎無法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裏找到它的影子。

隨後我問她:

“那你想做文娛方面的報道嗎?還是別的?比如時政和社會類?”

“我也很矛盾啊。我小時候的理想就是做一個懲惡揚善的記者,最好是戰地記者,但後來就發現自己的能力應該完全達不到,體格和性格各方面都肯定不行。後來又總是看文化方面的媒體,覺得好多人寫的人物專訪,或是事件報道都很棒,就覺得如果能做像你們這樣的記者也不錯……”

“如果有這方面的知識基礎的話,那應該還是很適合你的啊。”“可是……我聽說現在找工作都要背景或者托關系的,我們同學總是說,大的媒體招人都有黑幕,或者都是內部招人,水很深什麽的……到底是不是啊?”

我又被她這個問題問住了。的確,媒體行業在招人方面確實有一定的特殊性。就我的了解,一家單位如果決定要一個人,一定是更看重這個人的執行力和原有的資源。而這些,都是沒辦法靠學歷、在校的成績那些指標來體現的,所以大家可能會比較願意相信熟人推薦的人,或是所謂的“內部招聘”。

她說的這個情況,我不能完全否認,因為事實就是這樣,但是如果說是“黑幕”,那也未免太言重了。畢竟,媒體行業就是人與人打交道的地方,擅於和人打交道,並取得別人信任的人,成為優秀記者的概率就會大一些。內部推薦的機制,一定比按照程序去招聘,來得更有效率一些。

我把我的看法解釋給她聽,她又問:

“那我如果想成為咱們單位的正式員工,我現在需要怎麽做呢?”

我沒有直接回答她的這個問題,只是突然覺得,她的問題是,還在用一個“學校人”的思維,在思考“社會人”的問題。

在學校裏,你如果想當一個好學生,途徑無非就是努力學習,多參加活動,和老師搞好關系……這些指標,基本上是可以被量化的,你把這些事情做好,如果沒有意外的情況發生,你基本上就是一個不錯的學生。拿獎學金、保研之類的事情,你的名字會排在前面。

但在工作這件事情上,完全是不同的。好多事情,是沒辦法被量化的,也沒辦法說一個明確的結果的。勤奮的人往往不一定比懶人更得上司歡心,表面上符合規則認真做事的人,到最後也往往落得一場空。

這件事情千頭萬緒,我也說不清楚,只好告訴她,單位招聘不是排名次,誰都說不準,只能談一個概率問題。就算你在這個崗位上兢兢業業一直實習到畢業,到時候如果單位沒有空位,不需要招人,也進不來。但是如果怕白幹活兒,完全持消極態度,找到好工作的可能性就更少了。總之,實習對於她來說,確實是個不錯的機會,反正她離畢業還早,不如先見識一下媒體行業是怎麽回事,提高一下自己的執行力,我也會介紹一些資源給她,找工作的事情,急也急不來,不如過一年再做打算。

我們又提到“車馬費”這個事情。她很直接地問我:

“是不是現在大家采訪都是要拿車馬費的?”

“……好多有商業性質的發布會,就是這樣子的。”“那怎麽保證新聞報道的客觀與真實呢?”

我又被問住了。說實話,這個問題我沒法回答。我在單位工作,在外面采訪,從來就是一個“打工”的心態,做好手頭的事,賺我該得的錢。面對眼前這個單純的,眼神期盼的,真心把我當成老師的女孩兒,我甚至有點自慚形穢了。

這頓飯吃完,T小姐一直感謝我,連連說“真是知道了好多以前不知道的道理”,把車馬費的信封暗中塞給我以後,還非要掏錢請我吃飯,我和她爭搶了好幾個回合,才取得先機,搶先付了賬。

接下來的一年多,T小姐一直跟著我實習。除了有時候依然會問一些讓我無法回答的問題之外,她真的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實習生和助理。

本來她對於采訪這件事有點膽怯,後來跟著我“見識”了一些場面之後,幾百人的大場子,她都可以舉手提問,完全沒任何問題。我後來又派她單獨去過一些發布會,她再也沒有硬要把錢塞給我,只是會定期地請我吃頓便飯,我們也就在這個問題上心照不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