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思文(7)(第3/4頁)

陳嫣讓人從西方弄來書籍、工匠、知識分子,磨坊的事情自然很快有了眉目。

首先,這裏弄來的磨坊設計圖是人家不知道多少年的技術成果,推廣了這麽多年,肯定是技術成熟、值得推廣、適應廣大地區的。其次,就算陳嫣還有不滿意的,有這麽個藍本做底本修改,也比大家空中樓閣一樣直接頭禿要簡單一些。

陳嫣這次來長安之前已經確定要趁此機會推出面粉了,自然給研究所那邊下了目標,讓他們一定要拿出磨坊的設計圖。這裏的磨坊設計圖不只一種,而是考慮到情況不同,多設計幾種。

有鄉村可以自建的那種,要求成本小,對水量要求也不大,工作效率什麽的就不必高要求了。這個時候一個村子能有多少人呢,供一個村子使用的話,本來就不用強調什麽工作效率。大家把用磨坊的時間排一排,佷容易就能協調好。

另外,商用的那種也得設計!商用的就要大型化,商賈,特別是大商賈,是有能力初始投資的。而大型化做的越好,成本就能壓的更低,在商業上是很有好處的。至於說別的要求,比如說磨坊選址會變得很苛刻,這是商賈需要考慮的問題。

反正天下這麽大、河流這麽多,總有合適的地方。

而且商用的磨坊本身也要分大小,有的中等資本,磨坊不必那麽大,有的大資本,自然有另一套玩法…至少得兩種型號吧。

至於官方,比如少府這樣的部門建的磨坊,這倒是可以直接用商用設計款,就用最大號的那種!省了多設計一種型號的功夫。

陳嫣其實有些不太滿意在北方利用水力,因為這意味著冬天河水結冰就什麽都幹不成了。相比之下,南方的條件要好得多,但是沒辦法,誰讓這個時候華夏中心還在北方!人口在北方,經濟中心也在北方,大規模的社會活動也在北方。

經濟活動需要考慮的問題太多了!

就算陳嫣想在南方建磨坊,面粉運回北方,這樣做也很難!畢竟這麽幹,販運的距離可不短,運費也是要錢的。

劉徹是過了一些日子才看到第一座建好的磨坊,磨坊建好的時候他接到消息就去看了,同去的還有心腹大臣張湯等人。這些人屬於朝堂核心人物,劉徹想要做什麽都會和他們通氣…這種可能改變主食結構的大事,劉徹自然也是告知過的。

張湯等人一開始聽說陳嫣又要‘搞事情’的時候,心裏是有點兒應接不暇的意思的。沒辦法,誰讓陳嫣弄項目的速度太快呢!好像一晃神的功夫,陳嫣就幹了好多事了!她幹的那麽些事,隨便一件都是能讓朝廷官員吃一輩子紅利的事情。

然而於她,卻仿佛是竹筒倒豆子一樣,流利的很…簡直滾滾而來。

張湯是一個很傲慢的人,法家的人幾乎都這樣,他們這些人明白才能的力量,認可價值本身,所以都是很注重自身能力的。而這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他們對自身的自信,以及面對其他人的時候有一種只有他們這些人才能明白的優越感。

別管他們身邊的夥伴是那些人,道家、儒家?無論哪一家,最後還是要他們來辦事!

陳嫣的能力最開始讓張湯認可了她,但到了現在,給張湯帶來的是另一種壓力。

有的時候,張湯都有些‘嫉妒’陳嫣了,因為沒有人比他更能理解陳嫣在‘能力’上的超常!這不是因為張湯有多麽關注陳嫣,而是大家的關注點本來就不一樣。

就比如,劉徹對陳嫣足夠了解了,但她眼中的陳嫣有太多太多的前綴都排在能力相關之前了!他由此看到了一個更全面的陳嫣,可與此同時他也就失去了單純看待陳嫣某一面的能力。

而對於張湯來說,陳嫣身上其他的部分都無關緊要,到現在為止,他看得到的就是關於她才能的那一部分。

張湯是一個明白自己多有才能的人,所以對這方面有足夠的敏感度。看到陳嫣的作為,他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呢。相比起其他人的模模糊糊、猶猶豫豫,他卻是很清楚地看明白了陳嫣才能的‘程度’。

“非人哉!若非天授,人力如何能及?”張湯堅決相信陳嫣現在的水平絕對是不正常的。

“眾人皆說,不夜翁主天資聰穎,又有先帝手把手教導…”有張湯門客進言。

張湯卻對此嗤之以鼻:“天資聰穎?世上天資聰穎的人太多了,從古至今又有幾個不夜翁主?便是先帝手把手教導也無用,先帝駕崩時不夜翁主才多大!”

在張湯看來,正常人就算是聰明到走火入魔了,都不應該有陳嫣這樣的。

張湯當然想象不到陳嫣的真實來歷,所以只能往神異上靠…別看他是法家人,講究邏輯,該信這些東西的時候還是信——應該說,這個時代,大家都相信那些東西,並且正大光明地認為那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