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伐檀(3)(第3/4頁)

這種規模的建設當然是要花錢的!就算可以一步步慢慢來,一開始的投入還是可控的,但對於個人來說還是一筆可怕的開支——陳嫣嘆了一口氣,只能想辦法搞點賺錢多的生意了。

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年開始在海島上進行的珍珠養殖試驗,第一批珍珠已經出來了,陳嫣很不滿意,覺得產量太低、珍珠質量真的一般,不過負責管理此事的人倒是激動。畢竟對他而言,原本怎麽也想不到珍珠可以不必天生天養,而由人力養成。

陳嫣已經下令加快進度,盡快試驗出更接近她記憶中的養殖珍珠了…說實話,珍珠養殖這種技術於國於民稱不上有什麽好處,連促進技術進步這種展望也沒有,本來是不在陳嫣的優先發展目錄裏面的。

之所以去年會在人手緊張的情況下分出一部分人手做這個,原本就是為了背後的巨大利潤想。她的生意確實很賺錢,各方收益源源不斷地匯入她的荷包,其規模大的驚人。但與此同時,她花錢的地方一樣多!她想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哪裏都是要花錢的。

陳嫣嘆了一口氣,現在看來,珍珠養殖需要再加加緊了。珍珠可是一個好生意,而且主要是敲有錢人(窮人誰會買珍珠呢?),陳嫣連心理負擔都不存在了。到時候養殖珍珠可以一部分賣給國內的有錢人,國家休養生息幾十年,可是肥了一群人。

大漢有錢人不要太多哦。

養殖珍珠也可以外銷…說起來珍珠是一種全世界都很喜歡的寶石呢!天然與稀缺這兩大要素,再加上本身的顏值,讓他們無論是在那種文化、哪個民族中都是極受歡迎的。

到時候賣到天竺、賣到中亞、甚至賣到羅馬——羅馬有錢人也好多!

錢錢錢,陳嫣雖然日常都是和錢打交道,但如此心心念念的時候卻是很少的。她現在也有一些明白錢的重要性了,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若是她錢足夠,可以直接大規模經營蓬萊島,哪像現在還得一步步計算。

更進一步說,在開發蓬萊島的另一個問題,‘人’的問題,歸根到底也是錢的問題。

蓬萊島上原本是有一些土人的,不過人口必定不多,而且分散在島上各處。如果可以的話,陳嫣並不希望和對方起沖突。一方面人家本就是原住民,陳嫣並不是什麽喪心病狂的惡人,如歐洲移民在美洲大陸上搞的印第安滅絕,她做不出來。

另一方面,土人也是人口,對於缺少人口的蓬萊島來說,任何一點兒人口也是損失不起的。

陳嫣的計劃是先盡量避開土人,無法避開就和他們盡量和睦相處,比如交換交換物資什麽的。土人生活艱難,文明世界的好東西肯定是願意換的。

當然,若是有土人攻擊,陳嫣這邊也不會坐以待斃就是了。武器上面的先進,足夠保護陳嫣這邊的人了。

等到日後,蓬萊島上的移民徹底壓倒了土人,就是和土人深入接觸的時候了。那個時候可以用更好的生活吸引這些土人,讓這些土人放棄原本的部落生活,轉為農民或者城市居民。

人口占絕對優勢的時候,原本的血腥暴力就不用了,完全可以用更加溫和的方式解決民族問題。

所以問題又回到了最初,如何讓蓬萊島上人口大漲,漢人占主體?

陳嫣沒有太好的主意,只能讓人先興建出聚居點,然後搞甘蔗種植園。甘蔗種植園是要用到很多很多人的,到時候先用買賣的方式從災區購買奴隸,形成第一批人口。

等到蓬萊島有人氣一些了,就可以去大陸沿海吸引人口。

普通民眾安土重遷,輕易不肯離開家鄉是真的,但真的被逼到要死的份上了,還會在意這些?

沒有哪一年是沒有災荒的!在封建社會這是絕對的!只不過好時代會有朝廷的賑濟,壞時代沒有賑濟,或者賑濟到不了老百姓的手上。然而就算是再好的時代,也有朝廷顧不上的地區。

去這種地方,借貸路費給這些人!只要這些人來到蓬萊島,就給他們分土地和簡易房屋!這個時候土地還不時他們的。但只要他們工作三五年,原本的路費就能還清,土地和房屋也能成為他們自己的——陳嫣的條件放的很寬松,正常工作三五年是絕對做得到的。

那之後他們只要履行合約,十年為期限,將自己土地上的剩余產品賣給陳嫣就行了,當然,陳嫣會保證給出市場價。

沒有人願意遠離故土,去到海外討生活,但是沒有辦法了又能如何呢?有些人可以想到去賣身為奴,對於那些地主豪強來說,勞動力是很重要的財富,他們是很歡迎這些人的。

這就像是後世的經濟危機,對於小民來說是一場災難,但對大資本來說就是一場收割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