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伐檀(1)(第4/4頁)

最後,桑弘羊還詢問陳嫣關於航海這一塊接下來的具體安排。

現在初級目標,打通南越已經完成了,下一步就是‘天竺’…從技術儲備上來看,這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海路沒有探索清楚,不敢隨便亂走。

陳嫣也不猶豫,立刻開始第二期計劃書。按照這個計劃,首先要做的就是造船廠多個船塢開工,開始下餃子了!

既然到南越的航線已經打通,那麽自家船隊規模再大也消化的下了!這個時候要做就做大,組成那種二十條船一支的船隊,一批批地往返於整條航線。南越、閩越,包括揚州、徐州、揚州,北上遼地、朝鮮都是海貿輻射範圍!

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經濟效益還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加快了造船廠造新式船的積累。此前也為海商造新式船,然而此時海商規模不大,就算全部的海商都到遼東造船廠造船,也就是那麽大的訂單量而已。

造船廠賺了錢,也提高了技術水平,說不定第二代海船就能提前出世了!到時候第二代海船出世也不用擔心第一代海船淘汰。畢竟從齊地到南越之地還是夠用的——實在不行,還能低價賣給其他的海商。

海船可是很貴的,不是所有人都有陳嫣的資本可以玩兒這樣的大規模造船,往往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陳嫣換裝下來的好船對他們是典型的物美價廉,誰又會拒絕呢?

造船廠下餃子、組船隊還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海路探索的隊伍再次出發了!

他們用的船還是實驗階段的船,這種船理論上是比第一代船要厲害的多的,唯一的問題大概就是‘貴’,不適合大規模使用——這沒什麽可驚訝的,華夏歷史上有過太多神奇的作品了,實際上,只要不計工本,單單做出一個‘孤品’,而不是大規模使用,很多東西都難不倒古人。

這樣的船別說航行到天竺了,理論上就這麽航行到阿拉伯海都沒有問題!好望角的風暴也可以挑戰一下…雖說估計是要玩兒完的,但十艘船總有一艘能活下來。歷史上很多早期各方面準備不成熟的航海,就是這麽硬趟過來的,犧牲很大。陳嫣只是不願意這種犧牲,所以才會一步步慢慢來。

當然了,這也是因為她早就知道航路是存在的,而且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可別小看這一點點心態的不同,就這麽不同足夠決定很多事了!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能上岸,甚至能不能上岸的人,與一切了然於胸的人是不一樣的。

別人只能去賭!陳嫣則不同,她當然可以如此有條不紊。

這支探索海路的隊伍肩負的任務是探明南越到天竺這一塊的海路,一旦完成,先不去暢想羅馬了!光是天竺的好東西就足夠陳嫣消化一陣了…天竺那塊兒地產豐富,好東西可不少…其中最為吸引陳嫣的應該是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