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問題(第2/2頁)

有人無辜,有人活該,無辜者在哭嚎,活該者佯裝喊冤,可世道就是這樣。

或許你一身清白,但你身在汙濁池中,你就是臟的。身體清白,腦子不清楚,也是臟的。

能在混亂中活下來的人,向來都只有懂得審時度勢的聰明人。

在全國各大報紙上頻頻亮相的臨海市也低調了很多,原先屬於臨海市的那些板塊現在都變成了紅色內容。

葉知秋不再像之前數年那樣頻頻出差走動,她安安分分地待在臨海市,一面宏觀調控全市的經濟發展,一面積極轉化工農兵大學內部的科研成果,為臨海市內的企業貢獻更多的技術力量,另外,她也有時間回歸家庭了,每天晚上一到五點就下班,盯著三個孩子在家學習。

她時不時地就從自己空間中拿出幾本自己當初從各處淘來的書,待三個孩子學完後,再收進空間裏。

工農兵大學那邊的專家學者們也都知道葉知秋有一個‘秘密的藏書庫’,他們需要用到什麽書時,若是實在找不到,就會去財政局遞個單子,葉知秋找到後會順路拿去工農兵大學,待那些專家學者們抄完之後再還她。

外界在轟轟烈烈的□□肅清,臨海市內部依舊保持著經濟勢頭告訴發展的步調,六六年末的時候,臨海市的經濟體量就成為了整個東山省其它縣市所有經濟體量加起來的三倍,一躍成為全國第二的經濟體量,也成為了風頭最盛的納稅大市。

全國第一的經濟體量是某重工業大省,一邊是煤礦開采,一邊是重工業煉鋼,儼然是國內的經濟支柱之一,甩開原先全國第二的經濟體量不知道多遠,如今卻被臨海市給追了上來。

大元汽車廠在連續生產了三年的救護車後,順利轉型,開始生產自行車與摩托車,依靠完全獨立自主的生產線以及優良的做工工藝,很快就吞下了全國百分之八十的市場,而後又通過自行車業務與摩托車業務反哺汽車廠,暨救護車停產兩年後,生產出了第一台完全自主生產的大客車。

正大食品廠的業務已經完全跑偏了,原先是以四季養生粥為主,現在的四季養生粥只占了百分之三十不到的版塊,高玉教授帶領團隊做出來的海產品罐頭、奶粉、奶糖、奶酪條、榨菜泡菜、辣條、水果幹及無花果絲等多種品類的食品給正大食品廠帶來了巨大的收益,龍泉區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國內最大的食品生產基地。

潁上區的紡織廠原本籍籍無名,突然憑借一款耐磨吸汗的棉麻混紡物料走紅,一躍成為最受國人歡迎的布料供應廠,再加上這紡織廠背靠工農兵大學紡織系,經常有新的技術落地轉化,‘新紡織材料 新紡織技術 新紡織印染設計方案’這三張王牌甩出來,國內的紡織企業根本沒有招架之力……

‘臨海市’這三個字已經變成了‘品質好還不貴’的標志。

相應的,上面對臨海市的監管力度也高了不少,經常有人來臨海市視察,看臨海市的經濟發展狀況、教育發展狀況,以及高新技術研究狀況。

葉知秋能理解上面對臨海市的擔憂,她心中坦蕩,自然不怕這些視察,她甚至還寄希望於臨海市的現狀能讓這些視察的人意識到科研人才的重要性,好讓那些在農場中的學者少受一些苦。

另外,她想展示給上層一個變形不變心的示例,在堅定組織的領導下,經濟還有另外一種更優越的發展模式。

上層的宏觀調控是為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看看臨海市這幾年的發展狀況,看看臨海市搞了多少大事,就知道這種發展模式有多麽優越。

還有就是‘工農兵大學’以及與其聯動的小學、初中、高中培育模式,重視基礎文化的教育,同時也要為學生埋下科學的種子,鼓勵學生進入農田中去、進入工廠中去,去實踐、去創新、去開動腦筋,為生產、生活、研究培養人才。

看了臨海市的全貌,中央派來的人只有一種感覺——生機勃勃。

同其它城市相比,臨海市就像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每一天都在大踏步前進,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明顯要比其它地方高了不少,老百姓們臉上燦爛的笑容與青年人臉上對未來的希冀就是最好的證明。

隨便拉一個青年人過來問,收到的反饋都是‘充滿幹勁、滿身精力、崗位需要我、我要發光發熱!’

問問他們的生活安排,白天努力工作,下班後要去看電影、參加社交活動、去興趣班學習□□、學習跳舞、去喂養幾個人類幼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