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動怒

太子妃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說侍疾便侍疾,每日三回湯藥,回回挽著袖子端著碗,親手一勺勺喂到郭賢妃的嘴裏,賢妃大約是感其孝誠,回回涕淚滂沱、泣不成聲。

太子妃的孝行傳遍了蓬萊宮,闔宮上下交口稱贊,都道郭賢妃好福氣,有太子妃出力,困擾她多年的頑疾看來終於能連根拔除了。

尉遲越自然也聽聞了沈宜秋的所作所為,不由啼笑皆非。

生母罹患頭風多年,他也深受其苦——自打皇帝去了華清宮,她的便宜病有一大半是沖著兒子發作。

奈何他同胞弟弟心硬如鐵,在王府中穩如磐石,郭賢妃區區一陣頭風壓根吹他不動,郭賢妃無法,幾次一來便也不去自討沒趣,只沖著大兒子一個使力。

這回生母把手伸得這樣長,也實在該受點教訓。如今她在太子妃手上吃了個大虧,一年半載怕是不會再發病了。

不過沈宜秋這般毫不留情,他也未免有些澀然——不看僧面看佛面,郭賢妃無論怎麽不是,究竟是他生母,沈宜秋這輩子無所顧忌,自是因為不在意他的緣故,她也不怕因此與他生出嫌隙,非但不怕,大約還求之不得。

尉遲越不能真叫生母連喝半年苦藥,何況太子妃在飛霜殿樂不思蜀,東宮仿佛突然空落落的,他夜夜孤枕寒衾,滋味也著實不太好受。

他耐著性子等了三日,翌日清晨,便命黃門備車馬,前往蓬萊宮。

沈宜秋在飛霜殿過得十分愜意,殿中宮人、內侍都明白這位不好惹,都小心翼翼侍奉著,比伺候郭賢妃還無微不至。

她除了每日三頓雷打不動地“侍奉湯藥”,其他時候便在西側殿中,讀讀書,喝喝茶,吃吃菓子,不用在太子跟前裝模作樣,比在承恩殿時還清閑逍遙。

這一日早晨,她照例叫湘娥盯著飛霜殿的宮人煎藥——為免落人話柄,湯藥東宮的人一概不沾手,只在一旁監督,藥材絕不能短斤缺兩,尤其是黃連,更是一銖也不能少。

待藥煎完,她便叫宮人送去郭賢妃的寢堂。

郭賢妃正靠在床上做繡活,遠遠聽見泠泠的環佩聲,心頭一跳,針沒拿穩,一個不小心戳了手指,嫩蔥似的指尖上頓時湧出一顆血珠,宮人余珠兒忙替她用絹帕包紮起來。

沈宜秋繞過屏風,便看見榻邊擱著一只做了一半的雲紋綾足衣,邊緣繡了竹節紋,顯是年輕男子的物事。

她一見便知此物是替五皇子做的。尉遲越從小到大幾乎不曾穿過生母親手縫的衣物。

他剛出生那會兒,賢妃年紀小,又一心想著早些養好身子固寵,哪裏耐煩照顧孩子,故而尉遲越出生後便是由乳母、宮人帶大的。

長到兩三歲時,他漸漸曉事,想和母親親近,可賢妃忙著與新人爭寵,每日變著法子討好皇帝,哪裏顧得上他。

後來尉遲越去了甘露殿,養在張皇後膝下,賢妃雖一力促成此事,可眼見太子孺慕嫡母,又覺這兒子不再屬於她。

五皇子卻是在她身邊長大,眉眼又肖似她,比起偶爾見面的長子,孰輕孰重、孰親孰疏,自是不言而喻。

張皇後自也不會多此一舉,所以尉遲越從小到大的衣物,不是繡坊便是身邊宮人做的。

沈宜秋不禁想起上輩子,她第一次捧出自己親手縫制的貼身衣物,尉遲越眼裏一閃而過的光。為了這點光,她不知多少次熬紅雙眼,徹夜替他縫衣裳。

她回過神來,自嘲地一笑,尉遲越怎會缺這幾件衣裳,她那時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去憐惜他,殊不知她自己才是傻得可憐。

沈宜秋摒除雜念,上前向賢妃施了一禮:“娘娘昨夜睡得可好?”

郭賢妃不由自主地吞了口唾沫,昨夜服完藥,不能喝水不能吃蜜,直苦得她輾轉難眠,直到三更天才迷迷糊糊睡著。

此時沒有別人在,她也懶得與太子妃虛與委蛇,並不搭腔,只是冷哼了一聲。

沈宜秋絲毫不著惱,若無其事端起碗,舀了湯藥喂過去。

郭賢妃喝了兩勺,忽然失聲痛哭起來,接連灌了三天苦藥,她已經受夠了。

沈宜秋無動於衷,又舀起第三勺遞到她嘴邊:“娘娘請喝藥。”

賢妃再也忍受不下去,竟像個孩童一樣搖頭撒潑:“不喝,我不喝!”

沈宜秋淡淡道:“娘娘不喝藥,風疾怎會好?”

郭賢妃瞪視她片刻,忽然氣性上來,不管不顧地一揚手,只聽嘩啦一聲響,越窯瓷碗摔在金磚地上,碎成了七八瓣,一碗湯藥全灑在沈宜秋身上,碎瓷片迸濺起來,在她雪白的手腕上刮了一下,劃出道一寸來長的口子,頓時滲出殷紅的血來。

郭賢妃本是要揮開沈宜秋,不想她沒拿穩摔了碗,此時見她手上流血,她又氣又怕,索性伏倒在余珠兒懷裏嚎啕大哭起來,邊哭邊道:“老天何不將我收了去,為何降下天煞孤星來折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