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3/4頁)

白端端確實知道林暉在二十多歲就辦過一個大案,並且當時就揚名了,然而林暉對這個案子卻三緘其口,從沒說過,白端端本來對他的過去就沒多大興趣,在他的刻意回避下,久而久之,也一直沒去弄清楚過,也是這一刻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這個讓林暉一戰成名在律政圈裏擁有姓名,改變了林暉命運的案子,也改變了季臨的命運,用完全不同的方式。

容盛生怕白端端不相信:“當初季臨都找人調查過,另外,有幾個員工吧,就季叔叔自殺後,覺得良心難安,當初因為群情激憤,又被不理智的群體意識帶動,沒去理智思考就隨波逐流一起討伐公司,事後內心羞愧,才給季臨講了事情原委,還有人則是偷偷寫了匿名懺悔信給了季臨,這些季臨可都保存著呢。”

“而且你知道季臨當初有多慘嗎?”容盛並不知道季臨和白端端的關系,此刻仍舊覺得白端端和林暉曾經有過一段,他生怕白端端還是感情上偏袒林暉,於是索性決定再接再厲給季臨賣慘,“季叔叔是個一路順風順水的人,因為這一點,他太樂觀導致了投資失利,又太過有人情味,導致針對這幾個高管失去了先機,過剛易折,他太驕傲了,季欣藥業因為內憂外患資金鏈徹底斷鏈,即便賣房也補救緩解不了,外界輿論又對他誤解辱罵,他無法接受自己的心血就這樣付諸東流,也無法坦然地面對自己的失敗。因為太驕傲了,所以無法面對自己,無法面對家人,才選擇了死。”

“你或許知道媒體報道裏,他的屍體是第二天家人才發現的,但你可能根本不知道,這個發現的人是才十三歲的季臨,他像往常一樣去喊爸爸起床,結果摸到季叔叔的時候,他整個人已經涼了,僵硬了,徹徹底底死了。”

白端端這時候心裏才漸漸泛起後知後覺的鈍痛,原來十三歲的季臨經歷了這些,但他根本不應該經歷的……

“季欣藥業這個事,幾乎像是家喻戶曉的連續劇,對這類奪人眼球的新聞,除了財經專版外,還有很多小道報刊為了發行量而拼命報道,甚至不惜挖掘死者家屬最悲慟的細節和瞬間。於是有不良媒體偽裝成學生家長,沖到學校來,把話筒差點懟到季臨的臉上,爭著搶著問他是怎麽發現自己爸爸死的,發現自己爸爸死的那一刻是什麽心情……”

到這一刻,白端端終於忍不住了,她甚至能想象出小小的季臨是如何忍著悲慟故作堅強和冷靜,然後面無表情地妄圖撥開人群,然而他太小了,他才十三歲,面對光怪陸離的成人社會,他什麽都抵抗不了,他既推不開那些圍著他的記者,也無法用痛哭來訴說自己的創傷。

“季臨以前長得好看,學習又好,家裏還有錢,性格其實當初他也挺好的,雖然不太熱情,但很溫和,很講禮貌,是那種一看就很標準很有修養的富家子弟,很多小女孩喜歡他,但也因為這樣,出了事情後,就有些嫉妒的小男孩排擠他,叫他詐騙犯的兒子,說他爸爸是為了錢研究假藥的殺人犯,罵他爸死的該,早死了才好……”

很多時候,小孩子並沒有成年人那樣涇渭分明的三觀,也不懂得什麽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小孩子很天真,但很多時候也很殘忍,他們覺得你曾經讓自己不快樂,那逮著機會,就要讓你也不快樂,就要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而很多時候,校園霸淩和排擠是一種跟風行為……

果不其然,容盛下面的話也完全驗證了白端端的看法:“一開始就幾個小孩那樣,季臨本來沒了爸爸就難過的不行,只不理睬這幾個人,但後來他們看季臨不反抗,卻變本加厲了,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孤立和欺負季臨,季臨忍無可忍,終於反抗,和他們打,但是他們人多力量大,常常是季臨被打的傷痕累累,可每次,其余小孩都有爸媽上學校來維護,指責季臨,可季臨卻什麽也沒有,季叔叔走了以後,孟阿姨因為受了很大刺激,有一陣精神和身體都不太好,一直屬於臥病的狀態。”

容盛嘆了口氣:“我一直記得那個場景,當時在教導主任辦公室,尋釁滋事和季臨打架的小孩,一臉有靠山的模樣看著季臨,然後得意洋洋地聽著自己家人數落季臨,諷刺沒了爸爸管教的小孩真的沒有教養,我們那學校不少學生家長都非富即貴,挺有背景的,教導主任生怕得罪人,只想息事寧人,知道季臨家裏失勢了,也完全勢利地不想保護季臨,季臨就只能低著頭握著拳頭被對方罵。”

也是這一刻,白端端終於知道季臨那句話的意思了,他說,你閨蜜十六歲出去打工很可憐嗎,可我十三歲就去了,你怎麽不來關心我?

當初白端端只以為是季臨的一句氣話,然而如今得知了一切,她才知道這句話背後過往的委屈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