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第4/5頁)

而平江府的稅收,也由曾經的倒數第一和倒數第二,逆襲到了第六。

在大靖朝十三府當中,已經是位於中間的位置了,這在之前幾乎是讓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切都已經步入正軌了,就像魏時之前打算的那樣,一環套一環,一節連一節,形成一個總的大循環。

他這個主政官也不像頭幾年那麽忙了,十天裏有八天都可以按照正常的時間上下衙門。

五年的時間,在夫人臉上幾乎沒有留下什麽痕跡,日子過得暢快,家庭和睦,事業蒸蒸日上,又結交了一群好姐妹。

嘖嘖嘖,家裏頭沒有人的日子比夫人更自在,如果說平江府對於魏時而言,是一道需要攻克的難題,那到了劉楓這裏,簡直就像是魚兒回到大海一般,逍遙又自在。

已經十四歲的魏遠,至今都還只是白身,而今年入了秋之後,就要啟程出發回江佑府了。

魏時不希望孩子來回折騰,他給遠哥兒定下來的目標就是一口氣把舉人的功名考下來。

也算是巧了,縣試在明年的二月份,府試則是在當年的九月份,院試是次年的六月份,而在院試的三個月後,就是三年一屆的鄉試。

四次考試相當於是壓縮在了兩年的時間裏,這樣的巧合也算是應了魏時的心意。

一路上舟車勞頓,平江府離著江佑府實在是太遠了,兒子如果來回趕路的話,那往裏頭耗的時間和精力實在太多了,還不如一口氣在那邊考完呢。

依著遠哥兒如今的火候,只要不出意外,一路考下舉人功名是沒什麽問題的,只是名次上不好保證,另一方面,即便是考下了舉人,那也不適合去參加最近一屆的會試,一來是年紀比較輕,二來也是文章的火候還不太到。

魏時可不希望兒子一腳踩進同進士的榜單上,反正即便是到了三年後,遠哥兒也才只有十七歲,不著急這麽早就入仕途。

除了魏時出海那一年,一家人基本上還沒怎麽分開過呢,尤其是這一次,遠哥兒一走就是兩年,哪怕是托付給了大伯和大伯母照看,也照樣讓人覺得不舍和擔心。

所以從老到少,對魏遠那是囑咐了又囑咐,包括還未滿四周歲的小魚。

小姑娘打從娘胎裏就特別乖巧聽話,嬰兒時期的時候也特別好哄,但性格絕對屬於外向那一掛的,而且在平江府長大的女子,很少能跟溫婉扯上關系。

魏寧還不到四歲,就算是不從性格上來看,那也不絕對不會有人用溫婉來形容一個四歲的女娃娃,是這小性子是一點兒都不文靜。

魏遠小時候練的是拳法,魏寧小小年紀就已經開始用鞭子了,雖說連入門都還沒有呢,可照這麽下去,必然又是一代‘女俠’。

這鞭法還是夫人親自教的呢,婚後這麽多年,他都不知道夫人竟使得一手好鞭子,想想還真挺可惜的,他早些年所學,有的雖然現在用不上,正是因為有了之前的底子,才有了如今的自己。

但是到了夫人這兒,絕佳的武藝反倒是成了累贅,倘若當年不是過於勇武,夫人在閨閣中的名聲不至於那般剽悍。

不過,如果不是因為夫人有‘剽悍’的名聲,他跟夫人怕是也沒有緣分結為夫妻。

這天底下的事情有得有失,又哪能說得清楚。

就好像夫人比他年長了三歲,可光從相貌上來看,便是剛剛成婚那會兒,夫人也並沒有顯得比他年長,到了今日,讓外人一瞧,肯定會認為他比夫人年長上三五歲。

夫人在平江府那是遊魚入大海,精神頭足了不說,好像連青春都留住了,哪裏像他,風吹日曬雨淋霜打,如今才不過三十二歲的年紀,瞧著得像是有三十五歲的樣子了。

這跟他蓄胡子也有關系,畢竟是一地的主政官,他原本就年輕,就不想臉再顯得嫩了,幹脆蓄起了胡子。

跟白白嫩嫩的小女兒站到一塊兒去,那差異感就更明顯了,一個算是比較年輕的祖父,另一個則是從女兒變孫女兒了。

當年在抓周禮上,魏寧可是一手抓了小鞭子,一手抓了本書,這要是在京城,用來給女生抓周的桌子上肯定不會放鞭子,可這不是在平江府嗎,男孩兒跟女孩兒的抓周物品沒有太多的差別。

是以,自家閨女才會抓了個‘文武雙全的好兆頭’。

性格決定命運,這兆頭到底好不好,誰也不敢保證,只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祖輩上傳下來的抓周禮還真不是用來自己哄自己的把戲。

最起碼在小魚身上,抓周抓到的物件兒還挺準的,小家夥不光是喜歡鞭法,還挺喜歡讀書,不過比起詩賦,更愛的還是詞。

魏時對於女兒的要求,跟兒子比起來,並沒有放松多少,不到兩歲的時候,就開始用識字卡,三歲的時候,手把手教毛筆字,小家夥現在已經能寫幾個字了,而且還會背不少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