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4頁)

魏家還沒出過這麽有靈氣的人,如果說他當年看中魏時是因為性格,那在魏遠身上,他看中的就是這股與生俱來的靈氣了。

魏家在改換門庭之後,或許還能出一位流傳千古的大詩人、大畫家、大書法家、大詞人……一個可以被稱之為全才的人物。

有後輩如此,當真是祖上冒了青煙。

魏家的祖墳上有沒有冒青煙,誰也不知道,但是在朝廷即將要進行第二次出海的時候,江佑府那邊倒是傳過來兩個喜訊。

一個是魏達已經通過了縣試,而且排在了前二十名裏頭,算是比較靠前了,二是魏鵬考過了院試,成為一名秀才。

雙喜臨門,面對蒸蒸日上的家族,魏成可以說精神頭兒是十足的好,一點都不像是一個快要六十歲的人,還打算要再做些貢獻呢。

“遠哥兒的學問早就夠了,應該讓他回老家考一考,正好老夫也能送他回去,在那邊的飲食起居都歸我們老兩口來照顧,等考完了,我們再一塊兒回來。”

既然學問已經夠了,那就得下場,何必要蹉跎時間呢。

他要是能提早入官場幾年,可能官位還能往上提一提,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致仕的時候,還卡在正五品的位置上,高不成低不就的。

遠哥只有九歲,倘若回鄉去參加縣試,倒是沒什麽問題,可回老家一趟總不能只參加縣試吧,不得一口氣考到秀才的功名,那才值得回老家這麽一趟,畢竟來回路上要花費的時間實在太多了。

另一方面遠哥兒可是立志要‘打敗’他的,六元及第就代表了一次考試都不能失手,現在兒子還沒這個水平。

左右已經有爵位保底了,也不必逼孩子逼得太緊,講道理九歲的小孩,能像遠哥兒這麽聽話的已經很少見了,上輩子他九歲的時候,還在跟同學嬉笑打鬧呢,根本就不懂得上進為何物。

“還是再等一等吧,等有了十足的把握再說。”魏時沒多解釋,小孩子要面兒,夢想六元及第的事兒只有他們父子倆知道,連夫人都沒告訴。

還要怎麽解釋呢,誰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敢說自個兒有十足的把握。

這句話聽起來就覺得極有意思,不難讓人聯想到對於頭名的企圖心。

不過年輕人嘛,就得這樣,沒有點意氣風發,又怎麽能稱之為是年輕人。

魏成年少的時候也想過場場考頭名,風流一時,名垂青史,可惜他沒有那份天賦,也沒有魏時的自律,努力了那麽多年,也不過是個二甲進士。

如今看著子孫後輩都有上進心,作為‘大家長’,也沒什麽好遺憾的了。

“既然你們有規劃,那就照著原來的規劃來,老夫不能在這邊待太久,一把老骨頭了,別想著跟老二似的回族學再發光發熱,看看能不能再培養出幾個好苗子來,咱們魏家子嗣單薄,就得放眼到整個族裏頭去。”

血緣,家族,從來都是最可靠的紐帶。

魏時也明白這個道理,在喜歡搞株連的古代,不管願意不願意,血緣關系都決定了要承擔彼此的風險和榮譽。

只不過,他還真是挺舍不得大伯和大伯母離開的。

“族學裏邊有父親在呢,給小孩子開蒙,舉人的學識就已經綽綽有余了,再說了族學裏一共才有多少孩子,父親一個人就能忙得過來,大伯還不如多在京城待幾年,等遠哥兒要回鄉考試了,你們再一塊走,然後一塊回。”

想的還挺好。

“不必了,老夫這次就是過來看看,原本也沒想著長住,就算不回族學,那也得趁著這把老骨頭還有勁兒,多四處走走,達哥兒還小,需要有人管著,鵬哥兒也是如此,以前做官的時候沒時間,現在總算是致仕了,總不能放著兩個孩子不管,還是得回老家去,等遠哥兒也回去考試的時候,老家那邊兒這麽多人幫著照應,你們小兩口也能放心些。”

但凡是老二能懂點事兒,他也不至於這麽放心不下,可他這不是不信任老二嗎,不過老二要是靠譜的話,也就沒他這個大伯什麽事兒了,魏時這孩子早就把老二接過來了。

哪怕魏時心裏頭對大伯是極為親近的,可做侄子跟做兒子還是不一樣的,倘若他是大伯的兒子,這會兒不管是撒嬌賣乖,還是耍賴皮,都可以不依不饒的讓人留下來。

可是做侄子的,就不能這麽做了,彼此之間的親近跟父子還是不一樣的。

二月份來的,走的時候避開了全年最熱的七月份,八月中旬過完了中秋節才啟程,滿打滿算待了都不滿七個月。

魏時一開始是挺忙的,不過等二皇子帶隊出海以後,航海司這邊事情就沒那麽多了。

這次出海的隊伍要比上次更加浩大,光是船只就增加了五十多艘,總人數高達一萬九,帶過去的貨物自然也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