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一更(第3/3頁)

倘若朝廷能將這些人管理起來就好了,能力如何,品性如何都能查得到,那也就好招人了。

現在只能是從奴仆裏邊招人了,沒辦法,只開一家作坊,需要的人數是有限的,而手底下的工匠們,已經多代都是奴籍了,七大姑八大姨的親戚也都在奴籍裏頭,真要讓他們招人,全都推薦的是自個兒親戚。

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都是夫人嫁妝裏帶來的奴仆,在府裏頭打雜,在莊子上伺候土地,真不如做工匠舒服。

畢竟男主子有多重視工匠,眾人都是聽說過的,據說第一個發條玩具做出來的時候,那五個工匠每人都得了十兩銀子的賞銀,平時的月銀就要比大多數下人高出來,隔三差五又有賞銀賺,所以也都不嫌棄做工匠苦和累了。

魏時在管人和挑人這方面是真不成,經營方面那也是個門外漢,這些基本上都是夫人來管,夫人想安排誰就安排誰,他一般都是提出個設想,然後夫人幫他去達成。

這第一個作坊也是如此,如果說魏時之前還想著招乞兒和貧民,只是實地考察之後,覺得不合適,才打消了想法,那夫人打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要用奴籍之外的人。

這麽重要的工藝,玩具鋪子的流水那麽大,成本又不是很高,這中間的利潤已經遠超她名下的那些良田和鋪子了,這就是個挖不盡的金礦,當然得要好好守著了。

用奴籍之人,那才放心,不怕人跑了去,也不怕把這樣重要的工藝泄露。

倘若用乞丐或者是貧民的話,風險就大多了,萬一被人給收買了,萬一眼紅這麽大的利潤,跑出去自己也做發條玩具賣,那這‘金礦’可就守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