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一更

抵達目的地,已經是大半個月以後的事情。

不只是從東原府帶過來的賑災糧沒了,從京城帶過來的糧食也被摻合在其中用沒了。

這也就是說,無論是已經到了安置地的災民,還是身上帶著銀票的太子一行,都沒有米下鍋了。

好在,權貴的身份還是相當好用的,落難至此,太子同平江府的肖知府暗地裏舉行了一場‘募捐’,面對的不只是江平府的世家大族,還包括商戶。

不要銀票,也不要古董字畫,只要糧食,細糧、粗糧無所謂能吃就行。

想讓人家往外掏比銀子都珍貴的糧食,不拿出點兒東西來肯定是不行的,太子親自允諾,這次募捐量最大的家族,將會獲得朝廷頒發的忠義牌坊。

其余參與募捐的家主,也會進行統一的獎勵,名單會出現在朝廷的邸報上。

若不是趕上接連兩年的災年,絕對不會出現這樣的獎勵,尤其是忠義牌坊。

魏時作為官員,即便是初入仕途,也知道想要獲得一處牌坊有多難得,最容易的牌坊應當就是進士牌坊了,除此之外,官員想要獲得忠義勇武的牌坊,必須要做出大貢獻才可。

開國至今,除了進士牌坊和貞節牌坊之外,朝廷所頒發的忠義勇武之牌坊,不過十多處而已,因募捐糧食而獲得此牌坊,更是從未有過的事情。

更讓魏時驚訝的是,太子居然會擁有這樣的權利,一國之儲君,畢竟不是君,更何況太子尚且年輕,能開口允諾一處牌坊,哪怕極有可能是出發前聖上說過的,也足夠讓人吃驚了。

相比太子,同樣在出行之列的大皇子,真的是沒什麽存在感,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太子在拍板,更為年長的大皇子仿佛並沒有擁有什麽決策權,倒更像是負責保護太子的將軍。

這份不爭和順從,可以說是讓隊伍少了很多麻煩,但作為旁觀者,還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兄弟閻墻,從來都不是少有的事情,普普通通的百姓之家,嫡親的兄弟都能為了幾間茅草屋、幾畝薄田爭的面紅耳赤。

像魏家,魏時同嫡出的弟弟是沒打過幾分交道的,但立場天然就不同,母親處處防備他,不也是為了小弟,為了家中不多的產業和資源。

皇家富有天下,只會更容易讓人產生覬覦之心,魏時自覺倘若身在局中的話,恐怕也沒辦法像大皇子這般佛系,偌大的江山,很難不讓人動心。

不過作為不想著攀什麽從龍之功的臣子,魏時雖然不解,但這樣的局面更能夠讓他歡喜。

不爭不搶的大皇子,沉迷算學的三皇子,論長論貴,這兩位最為出彩者真的是太過佛系了。

雖說跟這二位都在同一個衙門裏呆過,但魏時對此了解並不是很多,反倒是太子,不過是出來辦個差,幾個月的功夫,他跟太子竟也能算得上是相熟了。

一開始,只是太子頻頻安排他做事兒,還基本上都是‘露臉’的活兒,後來基於半袋牛肉幹的交情,慢慢就演變成了一同用膳的交情。

不得不說,看著天潢貴胄跟自個兒吃一樣的糙飯,魏時在心裏頭就平衡多了,本來嘛,好不容易熬到出了孝期,一整年的時間都沒吃過葷腥了,結果頓頓糙米飯,還不如在孝期吃的好呢。

再是同情災民,也不影響魏時自個兒的口腹之欲。

世家大族的底蘊還是要比商戶足一些,列出來的名單裏,前五名皆是當地的世家豪族,最多者捐贈了三萬石糧食,雖說裏邊細糧和糙糧都摻著呢,可依然不容小覷。

要知道貧瘠一些的縣,一年的糧食產量都不到三萬石,而糧食產量到三萬石以上的縣,最起碼也得是個中等縣了。

拿出這些糧食來的,不過是當地的一個世家豪族罷了,旱災能影響到的果然都只是貧苦的百姓,富裕之家依舊富裕。

名單足足列了有三張紙,捐獻最多者三萬石,最少者八百石,林林總總加起來,竟達到了二十萬石之多。

魏時曾經在戶部待過一年,主管的便是羊豐府清吏司,在沒有大面積受災的情況下,羊豐府一年所產的糧食也才就只有二十萬石。

當然了,羊豐府的糧食產量和稅收一直都是排在尾巴上的,南方富庶一些的州城,財政收入都要超過羊豐府。

忠義牌坊算是沒白給,一個名頭引來了一處糧倉,倒也算是互贏。

“咱們路上帶個百十石的糧食就夠了,剩下的都留給這些流民,不過這麽下去不是個法子,糧食發完了,這些人難道還要去乞討、去打零工嗎?”

用膳禮儀合乎典範的太子,並不講究‘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這會兒拿著筷子,照樣能同人聊天兒。

跟在路上的膳食比起來,在平江府這邊,提高了不止一個档次,有肉、有菜、有湯、有飯,而且總算不是大鍋飯了,小抄才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