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二更

魏時只負責提供一個點子,具體的事情還得由太子和肖知府商議。

不得不說,作為一國之君,太子的能力確實是讓人嘆服的。

事情要比魏時想象的還要順利,勞動量和糧食比例的商定,具體負責這項工作的人,荒山荒地的劃定,負責監督的巡查禦史……

災民們都按照原籍地進行了劃分,各有各的小頭目,有之前就當過裏正的人,也有被眾人推選出來的。

集體就是這樣,總要有個打頭的。

負責移民就食的小集體,打頭的人自然是太子,別人服不服氣魏時不知道,反正他自個兒是挺服氣的。

這也讓他對未來、對朝廷有了更多的信心,災難總是能夠給人帶來教訓,並使之深省。

魏時這一路上就想了很多,老天爺不下雨,那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就算是未來有人工降雨的技術,可那也是有先決條件才能操作的。

他這段時間也問過不少災民,所種植的作物大多都是粟,而柳州城、燕縣這兩處地方種植的都是水稻,土生土長的水稻,對水的需求和要求都是挺大的。

倘若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在曾經學過的歷史書裏,某個朝代好像是大面積推廣過占城稻,之所以能被朝廷大面積推廣,原因就在於其耐旱性、生長期短、適應性強,尤為顯著的一個特點便是稻穗要比之前種植的水稻長。

魏時還記得,占城稻就是從周圍的小國家引進過來的,好像是越南,也可能不是。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如今的安南國就應該是將來的越南。

魏時無法確定傳說中的占城稻是不是就在這個地方,更沒有辦法確定在歷史已經發生轉折的情況下,還有沒有占城稻這種作物。

但既然想起來了,知道這種作物的特性,總還能過去找一找,也算是盡一份綿薄之力吧。

比起曾經寫在歷史書裏的占城稻,魏時更懷念的還是玉米、紅薯、馬鈴薯,還有……辣椒,這些從海外傳過來的植物。

前者產量是真的高,後者能帶來的美味更是妙不可言。

大靖朝是包容的,來自於境外的商人不少,還有黃頭發、藍眼睛的白種人,但那只是對於陸地而言的,深不可測的海洋對於大靖朝而言,還是陌生而渺遠的,就算是有船只,那也不是可以用來遠航的船只。

想想那些高產的作物,味道奇妙的辣椒,魏時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努努力,當今他連見一面都難,更別說是影響到了,但太子就不一樣了,既然都已經是熟人了,也就不妨礙他說些有的沒的了。

直截了當的說總是缺乏說服力的,對於高產作物的迫切,魏時相信太子應該比他更為心急。

包容的中原,數千年以來,可是已經引進過不少植物了。

“像是胡豆、胡蔥、香菜、核桃、胡蘿蔔、胡麻、西瓜、無花果……這些不都是在胡人之地引進過來的,胡人生長的地方才那麽大點兒,就能有這麽多中原沒有的食物,往南往北往東往西,地域不知道有多遼闊,哪怕人口不多,但也有可能生長著中原沒有的植物,甚至是比粟和水稻更能夠產糧食的植物。”

“往南往北往西也就算了,東邊可都是海,那地方是夠大的了,可難道還能下海去找植物嗎?”太子打趣道,魏大人總是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奇思妙想,遠不同於常人。

去別的地方找找能夠產更多糧食的莊稼,聽起來確實不錯,如果能找到,那可是能惠澤萬民的好東西,若是找不到,也沒浪費多少人力,差不多算是個一本萬利的好主意。

“河跟河之間有對岸,海不過是比河大了些,應該也是有對岸的吧,在海的另一邊,或許是處面積並不遜色大靖朝的地方,也或許是一個個的小島,誰知道呢,沒親自去看過之前,根本就沒辦法判斷海的那一邊是什麽。”魏時盡可能雲淡風輕的道。

作為也沒去過海對岸的人,他說話的語氣可不能太過篤定了,一切都是猜測,一切都是想象。

太子的眉頭已經皺起來了,作為一國之儲君,哪怕大靖朝四海升平,但仍舊有著常人不具備的憂患意識。

未知的東西才是最可怕的,海的另一邊如果真的有一處面積不遜色於大靖朝的地方,也擁有像他們一樣多的人口,甚至更多。

那可就不僅僅是什麽稀罕植物的事兒了,臨近的幾個小國家都不成氣候,那海對面的國家呢。

雖然不知道魏大人的猜測是否準確,但也確有其合理處,一條河能有對岸,海應該也是一樣的。

這事兒必須得要告知父皇,作為這片土地上最強大的國家,也該去看看海的那一邊到底是什麽,最好是處無主之地,幅員遼闊,土壤肥沃。

太子仔細看向魏大人,這樣的頭腦待在兵部實在是可惜了,而且朝廷如果真的準備要出海的話,如果海的那頭真的是一大片可以被征服的土地,那父皇之前針對兵部的計劃就必須要改一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