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一更(第3/3頁)

白大人雖然是太子的舅舅,可太子只是儲君,並非真正的一國之君,而且白大人的官位也放在那兒了,不如旁人高不說,關鍵那也並非什麽實權位置,清貴但不顯貴。

白石景並沒有把這些詩作排出個名次來,不過僅從他的點評之語,眾人也能夠聽得出來,拔得此次頭籌的並非狀元郎,甚至連前十名都不是,而是會試和殿試都拿了十八名的鄭家逸。

結果也不算是出乎意料,上行下效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當今注重實幹,底下人自然也都跟著,甚至連科舉考試的評判標準都會受到影響。

不過,在這些詩作裏頭,狀元郎沒有拔得頭籌不說,而且瞧上去還有些泯然眾人矣的樣子,放在二甲的詩作裏頭也是挑不出來的,這一點倒是有些出乎眾人意料。

魏時對自己的臨場倉促之作,還算是滿意,如果有時間的話,幾個詞還是值得推敲替換的,精修過後,未嘗不是一首能夠拿得出手的佳作。

瓊林宴接近尾聲,眾人才終於等到了期盼已久的聖旨。

原本往屆的殿試,一甲都是安排到翰林院,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職為從六品,榜眼和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官職為正七品。

二甲進士,若想留在京城,只有翰林院可以選擇,必須要通過朝考,才可以進入翰林院,在翰林院待滿三年之後,可以選擇調往京城的其他衙門,或者是直接選擇外放,這些都是要看三年內的政績。

三甲同進士,沒有朝考的資格,除非是走別的路子,否則的話,就只能是被外放,等哪一年再被召回京城。

往年的規矩眾人都知道,沒什麽好期待的,可是今年不同,今年的恩科是為太子而開,也就是說在九十六名進士當中,可以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不用通過朝考,也能留在京城。

而且官職最高據說是能達到正五品,也不知道這一屆裏進士裏頭,會不會直接出一個正五品的官員。

狀元郎是沒這個可能了,剛剛太子就說,這位是早有安排,那就肯定是不在東宮了。

讓眾人失望的是,看起來很好說話的太子,僅僅收了二十四個人入東宮,而且官職最高不過從六品,只有榜眼和探花得了從六品的官職,剩下的大都是正七品和從七品,連正八品的都有。

而且這二十四人,不是出於一甲,就是二甲,總歸是跟三甲同進士沒什麽關系。

狀元郎,不愧是狀元郎,哪怕未入東宮,官職也要比其他人高,戶部正六品主事,這雖然跟太子扯不上關系,可卻是在實權部門,遠比入翰林院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