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2/2頁)

鄉試的檢查程序跟之前是一樣的,檢查肛Ⅰ門不是新多出來的一項,更不是衙役突然靈機一動另增加出來了一項。

魏時覺得那位考生在入考場之前,或許真的已經做足了準備,心裏頭篤定不會被衙役檢查出來,只是藏小抄的那個地方太特殊了,一緊張或許就……露出了邊角。

不過他一個人作弊倒黴也就罷了,與他結保的其他四個考生也跟著倒了黴,雖不至於被取消功名,但這一次的考試資格是沒了。

這才真真是無妄之災。

魏時一時之間也有些緊張,這作弊連坐的規則可是把自己能否考試的決定權,放在了其他人身上。

他固然相信大伯安排的人足夠可靠,這會兒也不由得暗自祈禱,千萬別出什麽岔子,別有大膽心粗的人,一把把他拽下去。

好在,一直到所有考生全部入場,也沒再有被檢查出來夾帶小抄的考生,被取消考試資格的,也就只有一開始的那五個倒黴蛋。

因著鄉試是提前一天入考舍,所以一直到第二天早上,眾人才拿到第一場的考卷。

考試向來都是從最基礎的開始,鄉試也是如此,所以第一場考的是帖經和墨義,相比院試,鄉試的難度無疑更大,題目有的出自最基本的四書五經,偏門一點的像公羊傳、左傳、谷梁傳……這些也都略有涉及。

當然了,偏門的書籍就不可能再出偏門的內容了,考察的都是經典篇目。

不過越是這最基礎的內容,越是容不得半點旁門左道,策問、雜文,實在不懂還能胡諏幾句,詩賦便是得不到靈感,文采平平的詩句也能寫得上去。

便是律學,就算是真不記得了或弄不明白,填上幾條最基礎的,未必不得分。

只有帖經、墨義,還有算學這三項,那是蒙也蒙不上去的,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一點白得的分都沒有。

除了算學之外,魏時最有把握的就是這兩項了,說他死讀書也好,說他沒靈氣也罷,他最拿不準的雜文和詩賦,才是最受當下讀書人推崇的。

時下的讀書人最不缺的便是寫詩贈友人,這就跟過節送禮一樣,禮到了,情義才到,倘若不給至交好友寫上幾首詩,便對不起‘至交好友’這幾個字。

‘君子之交淡如水’,這話是萬萬不能用到詩作上的,情到濃時,便成了詩句。

相比之下,雜文還比不上詩賦受歡迎,不過平日裏心有所感,要記錄、要抒情、要詠志,雜文又有著詩賦沒有的優勢,頗受文人推崇。

魏時好友實在不多,也算是給他省下了不少詩,以備考試的時候隨時拿來用,至於雜文,原諒一個功利性極強的人,寫文章的時間向來是有規劃的,策問的重要性遠高於雜文。

畢竟朝廷考試也是這樣,雜文寫的再好,詩賦再有靈氣,朝廷選拔的又不是文學家,而是能幹事兒的官員。

魏時的時間安排,完全是跟著朝廷考試的側重度來的,中間沒夾雜半點個人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