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主考官的喜好固然重要,但最終決定考試成績的仍舊是學識,主考官的喜好更像是書面成績,一個人字寫得好,肯定會比字跡一般的多幾分印象分,但也僅此而已了。

若是暗合了主考官的喜好,名次或許會比原本的往前提幾個,若是跟主考官的喜好相悖,名次也不會掉落太多,二十幾個名次就頂天了。

所以最需要注意主考官喜好的是兩類考生,一類是墜在尾巴上的,最容易落榜,幾個名次之差,便會名落孫山,務必得好好注意主考官的喜好。

另一類的考生則是劍指榜首的,其實在鄉試的榜單上,第二名和最後一名沒什麽差別,都只是中了舉而已,但是第一名就不一樣了,鄉試的第一名為解元,較之以往的案首,更加榮耀。

讀書人嘛,誰不向往著金榜題名,騎著高頭大馬走在禦街上,鄉試的解元雖不能跟狀元相比,但也是這科舉路上的一座小高峰了,誰又不想著站在這處高峰上,一覽眾山小。

魏時也是俗人一個,心中自然也向往著這份獨屬於讀書人的榮耀。

所以主考官的喜好於他而言,還真不是一件可以忽略的事情。

鄉試在八月份舉行,又被稱之為秋闈,今年的中秋節肯定是在家裏過不成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七月十五的時候,魏時就吃到了大伯母讓人送來的月餅。

這會兒月餅還不叫月餅,而是‘小餅’,不過這裏的歷史從武則天開始就有了巨大的轉變,沒有了大宋朝,自然也就沒了蘇東坡,也就沒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這樣稱贊小餅的詩句。

不過,不管是在哪個時空裏,這圓圓的小餅,都象征了團圓美滿。

魏大伯母在七月十五就讓廚房把這小餅送過來,也是想讓魏時在家裏頭提前過一過中秋節。

已經十四歲的魏時,早就沒這麽多敏感的心思了,這幾年在柳州城的日子,在外人看來雖是寄人籬下,可魏時卻是快活的緊。

成長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魏時現在遠比之前要灑脫,心思不像之前那麽敏感細膩,多了些少年人獨有的意氣。

所以這次也是奔著解元去的,較之以往,他不再一味地追求結果,也想追逐這路上的美景。

——

走到一半,大伯派來的人就已經追上了,不光拿來了主考官的文章和詩集,連生平經歷都有。

主考官白石景生於書香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曾在翰林院任職,也都是進士科出身。

白主考官也是一樣,二十八歲高中狀元之後便進了翰林院,至今也沒挪地方,官位從從六品一直做到了正五品。

半輩子可謂是順風順水,喜歡的文風也一直都沒怎麽變過,這一點從白石景發表的書和文章上就能看出來。

從拿到這些文章起,一直到開考,魏時旁的什麽事兒也沒做,拿出全部的精力,仔仔細細的研讀白主考官的這些文章。

現在讓他改變文章的風格不可能,不過寫文章的時候,從選題到文章結構,到遣詞造句,都可以參照著白主考官的風格注意一二。

——

鄉試的頭一天,天上下著淅淅瀝瀝的秋雨,帶來一陣陣寒意,魏時同大多數考生一樣,穿的很是厚實,連並不屬於這個季節的夾襖都拿過來了。

沒辦法,若是得了風寒,那可就麻煩了,分到的考試還不一定是什麽情況呢,萬一漏風漏雨,晚上光靠著一床官服準備的薄被子可不管用。

管理考舍的衙役可不會管考生會不會被凍到,只要不是在考舍裏直接被雨淋到,那就絕對不會插手。

所以哪怕下著淅淅瀝瀝的秋雨,排隊的時候魏時身上仍舊是捂出了汗,到了檢查的地方,一如既往的嚴厲,查文書、查戶籍,重點還是查有沒有夾帶小抄。

幸好還單獨找了一間房子,免得這些秀才公赤Ⅰ身Ⅰ裸Ⅰ體站在大街上丟人。

現在還比冬天的時候要好一些,最起碼被扒光了衣服檢查的時候,不至於凍到打哆嗦,但也不是什麽好滋味兒就是了。

魏時本以為在鄉試的考場上,應當查不到夾帶小抄的考生,畢竟大家都是一場一場考下來的,知道入考場前的檢查有多嚴格。

在場所有的考生都已經取得了秀才功名,一旦被查出來作弊,之前考取的功名可就沒了。

出乎魏時的意料,跟他同一批被檢查的一個考生,相擱了沒幾個人,魏時這邊剛穿上衣服,那邊兒就被檢查出來了。

不知道應該說這個考生太大膽了,還是太倒黴了,小抄是在肛Ⅰ門處被發現的,應該是用油紙寫成的,裹成了長條,也就兩個指節那麽長吧,即便是展開裏面也寫不了太多的東西。

也不知道身體裏還有沒有別的,反正對於檢查的衙役來說已經無所謂了,有這麽一個,就足以證明該考生作弊。